沈卫红指导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做康复训练
开展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宣教并带教年轻护士
在病区为患者重度腐臭伤口进行清创和换药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沈卫红十分喜爱的歌曲《爱的奉献》里的一句歌词。26年前,沈卫红从原上医护校(现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毕业,随即就扎根在上海金山区这块远离市区的土地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奉献着“一点爱”。从最初的急诊护士,到如今的神经内科护士长,沈卫红始终饱含“天使情怀”守护生命,由无数“一点爱”汇就的“沉甸甸的爱”,让她成为了深受患者及其家属信赖和赞誉的“白衣天使”。
爱心守候,乐于助人,选择为生命和健康尽己所能
“从戴上燕尾帽那一刻,就立志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沈卫红至今无悔当初的选择,要成为像南丁格尔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护士,是她一直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曾有一位脑梗合并糖尿病患者,整个脚已经腐烂,深及骨头,里面还有小疽在爬动,腐臭甚至熏跑了同病室的陪客。沈卫红第一次给该患者清洗伤口、换药包扎,用了整整半个小时,薄薄的口罩难掩臭味,而且不靠近伤口根本不可能把疽清除,她一遍遍冲洗、擦拭,令旁边的患者、家属和医生对她深表敬佩。而如此重复的护理,她坚持做了九个月,已经难以言语的患者,每次换好药都握着她的手,眼里总是闪着泪花。患者因病去世后,家属送来了一封表扬信和一面锦旗,他们从心底里感激沈卫红、感激像沈卫红一样的“白衣天使”。其实,对于沈卫红来说,这只是她无数次为各类患者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普通缩影”。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卫红发现金山区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存在诸多问题,于是,在工作之余她给自己又添了一份“份内活”。她尽己所能,自发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农村失能老人家庭了解情况,在半年时间里遍访了100多户家庭,惠及失能老人180余名。她还将失能老人护理知识传授给社区护士,并落实下级医院和社区护士来自己所在科室“深造”。此外,沈卫红探索建立“三级医院-社区街道-家庭”三方联动的护理模式,将专业化脑卒中康复护理向社区延伸,实现资源共享。她时常深入金山区的5个社区讲解居家脑卒中照护知识,指导近10名社区护士进行脑卒中专业护理,至今授课已经超过100学时。
在金山区的一些偏远乡镇,由于交通和条件等因素,依然存在就医不便的情况。在沈卫红看来,作一名健康理念的传播者,为村民们的健康保障助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救死扶伤工作的一种延伸,能够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她从我做起,带领年轻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作用,深入乡镇、村庄,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组织医疗咨询活动,提供测脉搏、量血压等义务服务,并根据一些村民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宣教。在山阳镇渔业村义诊时,沈卫红发现一些村民血压偏高,考虑可能与当地饮食习惯有关,于是她通过向村民讲解控制血压的基本常识,帮助村民们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在村民们的心目中,沈卫红既是一名“白衣天使”,也是一名“健康使者”。
贴心服务,技术创新,增添患者战胜自身疾病信心
走进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住院部10楼,就是沈卫红和她的护士姐妹们全天候守护的神经内科病区。许多时候,这里的工作都是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进行着,因为住院患者中,重病人较多,80%以上为卧床患者,近50%患者神志不清,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量较大。
“做病人所想、想病人所需”是作为神经内科病区“大管家”的沈卫红,与护士姐妹们共勉的“护理信条”。无论你在病区的哪个病室门口,时常都会听见护士亲切而又体贴的话语:“王大爷,我准备给您输液了,您需要小便一下吗?”“李奶奶,您的指甲长了,我帮您剪剪吧?”“阿姨,昨晚睡得怎样?”“老伯,您出汗比较多,我帮您擦身好吗?”尽管沈卫红知道,有些患者由于病情发展已经根本感受不到这一声声的询问,但是她依然认为,所有的护理都必须充满关爱,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得到关怀,她要让患者在神经内科病区有“在家里一样”的感受。在她的努力下,病区走廊墙壁贴上各种温馨告示,以方便患者直观贴切地阅读;病室门口署有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名字,让患者更有归属感;专科宣教知识制作成各种宣传小册子,置于护士站旁边的健康知识宣传架上,便于患者及家属取阅;“爱心柜”增添了一些锻炼小器具,以供患者康复治疗使用;便民区备有针线盒、指甲钳、剃须刀、眼罩等,并为睡眠不好的患者准备了静音耳塞;为方便患者洗头后干发,准备了电吹风机;给新入院的患者,提供一套毛巾、牙刷、洗头膏、微波炉碗等“组合件”……“有如此贴心的护士长、有如此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对疾病诊治更有了信心。”这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初来神经内科病区时,不约而同的心声。
在日常护理工作实践中,沈卫红还积极做技术创新的“有心人”。她带领团队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制作了R型翻身垫、防走失发光马甲、脑卒中健康宣教手册等,分别荣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小发明、小创造”奖,并已在临床科室推广应用;她研究的分次匀速滴注鼻饲法成功改进了传统手工推注法,更有效减少了返流误吸等鼻饲并发症,该成果也已在临床科室推广应用;她通过在病区组织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科学管理方法,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沈卫红说:“护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同样需要创新思维,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让患者更加满意。”
时光荏苒,沈卫红如今已经不再拥有迈出护校时的青春年华,但当初的梦想却一直没有改变,“为生命24小时站岗,为护理事业一生执着”始终是她在护理一线默默奉献、忘我工作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