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疾病诊疗告别单兵作战 MDT造福患者
对于78岁的徐奶奶来说,曾经的就医过程就是无数的奔波。因为患有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子宫III°脱垂、阴道后壁II°膨出,只要一用劲尿液就会流出,所以老人平日里不敢出门,也不敢多喝水,痛苦不堪。
徐奶奶不得不辗转于泌尿外科、妇产科等不同科室之间,重复往返就诊,感到无所适从。不过,这一切的烦恼有了解决的希望。不久前,徐奶奶的女儿在电视上看到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尿失禁治疗团队的介绍,便带着母亲慕名就诊。
这一次,她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困扰徐奶奶的三种顽疾,可以通过医院盆底疾病MDT模式实现一站式就诊,不需要泌尿外科、妇产科、普外肛肠科三头跑,就能得到治疗患者的最佳方案。
盆底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解除老人烦恼
2016年11月28日,针对徐奶奶的病情,泌尿外科发起盆底疾病MDT会诊,由泌尿外科、妇产科、普外肛肠科权威专家组成MDT专家组。成员均具备高级职称,分别是泌尿外科施国伟主任医师、妇产科张丽文主任医师、普外科蔡元坤主任医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处理盆底疑难杂症的经验。施国伟教授表示:盆底疾病属于“三难管”区域,单靠一个科室很难全面诊治,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盆底虽小 分科甚多
所谓盆底疾病,就是发生于盆腔脏器、组织的各种疾病,分为前盆、中盆、后盆。其中,前盆涉及泌尿外科、中盆涉及妇产科、后盆涉及普外肛肠科,疾病包括: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盆腔疼痛、膀胱阴道瘘等。盆腔的范围虽然不大,但涉及的学科却不少:膀胱疾病属于泌尿外科范畴,子宫疾病属于妇产科范畴,而肠道疾病则属于普外科范畴。比如,一位既有尿失禁又有子宫脱垂合,并且直肠脱垂的女性患者,其子宫脱垂的问题往往需要在妇产科治疗,直肠脱垂需要在肛肠科治疗,而尿失禁问题则要在泌尿外科治疗。再比如,一位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其病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也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而前两种疾病需要在妇科治疗,后一种疾病则需要在泌尿外科治疗。正是由于盆底疾病存在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很多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发生过看错专科、必须频繁就诊于多个科室间的情况。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让患者不再茫然与无助
MDT模式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跨学科组成医疗团队。该模式优势在于:对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是预先计划和规划的,可以避免因为专科医师对其他专科知识更新不足带来的局限性。选择有MDT模式的医院接受综合诊疗,医生能及时对患者做全面综合的有效评估,有利于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并极大节约患者经济及时间成本。最大获益人是患者。
盆底疾病诊治朝多学科协作方向发展
“三难管”盆底疾病的诊治也朝着多学科协作的方向发展,优势十分显著。比如,压力性尿失禁合并子宫脱垂患者无需二次手术,由泌尿外科和妇科专家联合手术,就能解决问题。在膀胱阴道瘘治疗方面,泌尿外科医生对膀胱修补“得心应手”,但对阴道瘘的修复则“生手生脚”。采用MDT模式后,困难迎刃而解。因此,医院倡导MDT模式,它不仅是治疗方法的改进,更是治疗理念的改变。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使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院学科品牌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