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月19日至23日举行;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月18日至22日举行。此次“两会”热点议题包括上海自贸区建设、大气污染防治、中小企业发展、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本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心研所副所长邹云增教授、普外科副主任许剑民教授和眼科陈旭主治医师作为市政协委员递交了提案;超声科主任王文平教授和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作为市人大代表提出了书面意见。
调整价格体制,加快改革步伐
朱同玉委员共有4个提案,分别是:《采用委培等方式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规模》、《加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建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制度条件》以及《严格执法,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其中,《加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得到了上海市政协的推荐。该提案数据详实、证据充分、说明清楚且具有实践意义。在报告中,朱同玉委员提到,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长期处于严重扭曲的状态,不仅极大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大批优秀的医生和护士的流失,也是当今造成以药补医的根本原因。他还举例介绍了大抢救的费用为72元/日,一般专项护理是4元/日,而目前上海小时工的最低小时工资为15元。因此,朱同玉委员建议:尽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尊重医护人员劳动价值。在全民医保的大环境下,将医保费用更加合理地向医疗服务上倾斜。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的《深观察》栏目已通过电视化的语言对此提案进行了拍摄,预计于2月15日晚上8点在该台播出。
投入科研经费,提高人员待遇
邹云增委员提出了《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青年科技人员待遇》的提案。据悉,上海市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目前占GDP的2.8%左右。但与周边江苏、浙江等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国家和上海市人才计划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上海已经聚集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在这些高层次科研团队中,青年科技人员占了相当的比例,稳定这些青年科技人员队伍以及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对于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目前上海除了一些著名外资企业对其引进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比较优厚待遇外,绝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中青年科研人员待遇普遍较低,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现象堪忧;对青年科技人才重视不够,待遇有待提高。
因此,邹云增委员建议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优化科研环境;将人才计划与个人待遇挂钩,以提高青年科技人员待遇。
加强早期筛查,关注市民健康
许剑民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3个提案,分别是:《上海市电动自行车的规范化管理》、《全国一盘棋共同解决雾霾天》和《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大肠癌的早期筛查》。
据统计,在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率已达到56/10万,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高发肿瘤。2013年,许剑民委员在“两会”上提出了在居民中进行大肠癌免费筛查的提案,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自2013年6月份起开始实施,目标是在本市对60岁以上的本市户籍人口进行普查。筛查数据显示,全市累计筛查100余万人,发现筛查阳性患者19万人。
今年,在此基础上,许剑民委员进一步提出,免费筛查对象的范围应扩大到40岁以上人群。许委员表示,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宣传,鼓励筛查呈阳性的市民主动去医院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大肠癌的多发年龄已经提前到40岁以上,他希望免费筛查的年龄界限也相应下移到40岁。现在为每人花30元做筛查,将来就能节约巨额的医疗费。
推进社区改革,提高医师水平
陈旭委员今年提出了3个提案:《关于创新性设计政协会议 “(年度)主题词” 的建议》、《设立专门机构,推进上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推进社区医院多元化试点》。
其中,《推进社区医院多元化试点》的提案围绕目前存在的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全科医生体制成熟有待时日、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尚待开展等现状进行阐述。为此,陈旭委员建议,在推行以家庭医生责任制为主的社区卫生新医改的基础上,尝试一些医疗改革的新试点。如参照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多点执业做法,在部分社区医院或者地区试点性放开医生多点执业,在自愿(非行政强制)基础上,允许部分三级医院有空余时间的医生到社区医院执业;从小范围试点开始,改变社区医院政府托底的方法,允许民营或者私营资本进入社区医疗(全科医疗)领域,以市场选择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医疗行业。
逐步减少燃放,优化空气质量
钱菊英代表在市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本市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保护环境的建议》的书面意见。她指出,2013年入冬以来,上海出现了超重度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最高时日平均超过600ug/mm3,超过国家标准的6倍以上,除了PM2.5浓度明显超标外,雾霾天气的持续时间也明显长于往年,可吸入性污染物除了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伤害肺组织,以致诱发包括肿瘤在内的呼吸道疾病以外,小颗粒的污染物还可以进入血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百姓春节期间辞旧迎新的风俗,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除夕、正月初五、元宵等节日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的量显著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她建议政府:修改或制订有关地方法规,争取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加强执法;加强媒体宣传,给百姓传播燃放烟花爆竹危害的科普知识;研究环保型、无污染烟花的定点生产、专营销售等的可行性及其监管。
坚决打击“医闹”,维护医疗秩序
王文平代表在市人大会议上提出了两个书面意见,分别是《关于倡导正能量宣传,严打医闹,保障行医安全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为医务人员“减负”的建议》。
对于“医闹”的问题,王文平代表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这些医患纠纷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著名杂志《柳叶刀》曾指出“中国的媒体无疑在挑起医患间的紧张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些不实报道是由媒体缺乏医疗知识造成的,其结果给医生和病人双方都带来伤害。”因此他建议:需加强倡导正能量的宣传,对制造轰动效应、不负责任的报道人员要予以惩罚;要严厉打击医闹,完善安全网络机制,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置能力,尤其是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从源头上扼杀医患矛盾。
对于“医闹”破坏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问题,朱同玉委员也在提案中有所体现,他建议,公安机关人员在面对性质明确的“七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拒不按规定移尸”等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通知》要求进行处罚;医疗纠纷与违法犯罪不应混为一谈,公安人员应依法严厉快速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恐怖威胁行为,坚决防控恶性极端事件;需要制定执法细则,让现场执法人员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对于“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等近年来的威胁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有着明确的处罚规定,建议公安机关须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