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举行《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首发仪式 暨金重远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作者:徐黎彤摄影: 视频: 来源:历史学系发布时间:2013-11-18

新闻中心讯 11月17日,《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首发式暨金重远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去年6月7日,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金重远先生因病去世。时值先生逝世一周年,复旦大学历史系与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纪念活动。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为《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作序,高度评价了金重远先生的学问与为人。金重远先生的家属、弟子,生前同事、好友,以及国内世界史学界的同行与会并发言,共同为其纪念。

《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编辑起源

《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编辑者之一,来自上海大学历史系的张勇安教授在会上阐释了这本书的编辑起源。作为金重远先生的弟子,张勇安表示,去年听闻先生过世的消息后,金先生生前的好友、弟子们都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悲痛之后,大家决定把金重远先生生前所写的文章整理起来,集结成册出版,以纪念这位为历史学研究贡献终身的大师。“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学术编年的办法,全面的文字搜集、仔细的文章整理就显得很重要。”张勇安教授说道,“这些文章写作的时间跨度大,有很多人名、地名和今天不同,需要在整理的时候统一调整。”除此之外,金老的文章所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编辑们都按照不同的领域对它们一一进行归类。同时,张勇安教授表示,除了编委会的努力外,文集的顺利出版更应该感谢来自复旦大学以及金重远先生亲友的大力支持。“杨玉良校长亲自为文集作序,林尚立副校长专门安排部署出版事宜,复旦大学对编写金老文集的重视让我们非常感动。”

追忆大师,激励自我

“我永远忘不掉第一次见到金重远先生的场景”,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市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光先生回忆道,“那是1981年,我去他位于北京路小弄堂的家中送研究生论文。屋子里条件很简陋,昏暗的灯光下,金老抱着他年幼的儿子微笑着对我说:真好,终于又有研究生了。”虽然潘先生并不是金老的学生,但金老严谨的学风、踏实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于其他学者,金老非常注重对现实的探讨,经常研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他针对俄国问题见解,对中俄两国关系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名非常幽默的学者,某次学术会议上,他称呼金日成为自己的“本家”,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潘光表示,这样一个既严谨又幽默的学者为他乃至后来的史学研究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而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余岚女士也对金重远先生埋头学术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她表示,金老早在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编写辞海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了。作为一名学者,很少有人愿意把如此之多的时间投入到工具书的编纂中,但金老却甘愿为之奉献。“这次能够出版《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也是我们出版社追忆先生向先生,向先生致敬的机会。”余岚女士感叹道。

怀念我的父亲金重远

在外人眼中,金重远先生是治学严谨的学者,是讲台上神采飞扬的大师。然而在金老的儿子金松眼中,父亲却是一个沉默寡言、甘于清贫、醉心学术的人。“父亲从来不懂得物质上的享受。”金松说,“但沉醉于学术世界的他却有着至高的精神境界。”金老一生最不喜三种人,一是没有人格尊严的人,二是缺乏上进心、只懂享受的人,三是对学习毫无兴趣的人。他也用这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如同苦行僧一般潜心学术。“这样的生活或许乏味,但与现实社会日益浮躁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在仪式的最后,金松先生代表金重远先生的亲属,向复旦大学赠送了金重远先生生前的手稿与藏书。正如杨玉良校长在《金重远先生纪念文集》文序中写的那样“金重远先生就像是撒在复旦这片土地上的一粒麦子,埋没的是自己,结出的却是许许多多丰硕的果实。”我们追忆、感怀这位为学术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大师,并将把他的精神之火延续,照亮探索未知的旅程。

据介绍,复旦大学还将在11月18日全天举办四场讲座,以学术活动的形式纪念金重远先生为推动世界史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北京大学高毅教授、浙江大学沈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冯绍雷教授及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将分别演讲,带来了当前国内世界史研究的最新进展。

金重远先生主要研究欧美近现代史,着重于法国近现代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先生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斐然,对于教学工作的投入和使命感,对于人才的爱惜和重视,更是令人由衷地钦佩。此次复旦大学为先生举办的学术纪念活动,不仅是学界同仁对先生的缅怀和追思,也彰显了复旦大学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对学术的尊崇。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