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冰:女性批评主义能做什么?

作者:徐黎彤 管吉星 来源:复旦新闻通讯社发布时间:2013-10-11

2013年10月8日18:30分,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张岩冰教授以“女性主义批评能做什么”为题,在3108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而深入的讲座。

张岩冰教授立从自身经历谈起,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女性主义的观点,并结合当代的女性主义批评为我们做出了深入地分析。“文学可以让我们经历很多我们所没有经历的,使我们不再主观,而文学批评则让文学更加丰富。如何通过女性主义批判使我们在文学甚至社会领域收获更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她如是说道。

《围城》——女性主义研究道路的开端

《围城》是张岩冰教授非常喜爱的作品,然而看了女性导演黄蜀芹导演的电视剧之后,张教授就不再喜欢这部小说了。对于钱老笔下的女人们她只有怒其不争的感觉,但在电视剧里,这些女人都是不安分的,她们只是想谋职,也就是做媒或者做母亲,因为这个社会没有给她们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她们只能把精力花在征服男性上。.“她们可怜,因为作者自始至终都带着男性的视角去创作.”张教授表示,“由此我开始思考在别的文学作品中是否也是如此。”

深入分析女性地位

张岩冰教授大致的列了几种文学中常见的女性角色,如:祸水、女神、弃妇、妓女等等。简单介绍了这几种形象的特点之后,她将问题引申到了女性形象的问题。“女性形象可以象征很多,却唯独象征不了自己的生活,人们所看重的她作为符号所指代的。”张教授这样分析道。女人可以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当作精神符号来看、当作一切冠冕堂皇的东西来看,却偏偏不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的,女性形象从来都不是一个主体。原因就在于男性们习惯于按照自己而非女性的需求写作。

当谈及历史上女性作家寥寥的现象时,张岩冰教授强调,这并不是女性缺乏创造力的表现。女性是充满创造力的,但这种创造力却体现在不为普遍价值观肯定的范围里,譬如家务劳动、手工艺制作亦或是装扮自己。“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变成的。”她引用波伏娃名言解释这一现象,女性从一开始就被各种社会价值、道德标准框定、塑造,她们只能戴着镣铐在历史的舞台上舞蹈,在人们不屑一顾的领域默默挥洒才智与天赋。

女性主义批评到底做了什么

“女性的解放程度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必须解放女性”,作为一名自由女性主义者,张岩冰教授承认女性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同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样,仅仅把女性解放看作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这是本末倒置的。“社会应为了女性而进步。”她表示有益于女性的社会变革是必须的,这种变革应不仅仅包括消除一性凌驾于另一性上的支配,也包括同性之间的支配权。“从这个角度上讲,女性主义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她这样说道。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能够做什么,张教授提到了三点。一是抗拒的阅读,这让我们发现那些两性之间的不平衡因素;二是发掘女性文学史与女性创造力,男女的创造有同等价值的,所以男女应该平等;三是文化研究。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和知识水平的增长,我们开始将文学作为文化来解读,女性主义也从文学领域走对社会。“书斋中的研究应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广阔的世界也要安得下一张书桌.”这不仅是张岩冰教授多年钻营学术的心得体会,也是对同学们大学生活的寄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此刻开场》:送给2025届毕业生...

<>

图说复旦

高考加油!相信,你是自己的光!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