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 “铸魂”作用 凝聚发展力量 ——我校思想理论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宋婷婷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第966期发布时间:2013-09-26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多年来,校党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充分发挥思想理论建设的“铸魂”作用,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各相关部门在校党委领导下,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各项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思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学习和思想理论宣传等各项工作,思想理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思想理论学习:创新学习形式  加强思政教育

校党委一贯重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理论学习,充分发挥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作用,通过邀请专家理论辅导、领导主讲、集体学习讨论、联组学习、社会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载体,着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我校精心组织党内教育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以“抓住根本育人才、坚持特色上水平、深化改革创一流”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查找和解决了一批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8个方面、34项整改落实项目,凝练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改革和本科教育管理体制问题”、“科研平台基地建设和理顺管理体制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问题”、“医学学科发展和管理体制问题”等重点任务,初步明确了下一步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抓基层、打基础、争先进、作表率、促发展、创一流”为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中创先争优,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中创先争优,在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中创先争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创先争优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和讨论,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我校积极承担全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试点,以高质量实施“教育部新方案中的四门核心课程”为着力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试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学校围绕四门核心课程开设十门配套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选课服务,修读时间上实行学生四年内自由自主选课,构建具有复旦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校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开创“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让“社会”走进校园,近年来先后邀请了全国各地40多位市长(书记)来校,向学生介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该论坛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式的创新,已成为我校社会实践环节的一个品牌,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我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尤其着力培养“80后”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他们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创造有利条件。2010年,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此外,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我校已形成了经典的KSAO培训体系,为辅导员提供矩阵型、菜单式课程,每年开设各类课程近60门次,共计培训约4000人次,2008—2013年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31人。

思想理论研究:推进学科建设  着力队伍培养

学科是思想理论研究的载体。2006年2月,我校成为国内第一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2007年,我校又成为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授予单位;同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我校积极发挥上述学科优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全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理论指导。

我校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工程,于2006年7月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院成立后,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新进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研究,同时特别注重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在发展过程中,研究院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努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学术建设、队伍建设和两课建设,多出精品,办出特色。2012年5月,我校在更高的起点上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举行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届年度论坛,该论坛主题为“思想史与现实双重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反响良好。

为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进一步整合力量、提升站位,不断推动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研究院作为开放式多学科交叉平台的作用,整合全校力量,推动相关院系、学科积极参与,加强校外联系,推进协同创新和合作研究、交叉研究、系统研究,努力建设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另一方面,围绕重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与当代解读相结合,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力争形成有复旦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此外,研究院还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咨政育人中的作用,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宣传普及相结合,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今年年初,教育部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决定,依托高校设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我校申报获批,于2013年7月正式授牌。作为上海唯一的代表高校,我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将结合上海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特点与复旦学科优势,整合力量,协同创新,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三个平台,配置四项机制,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上海党史资源的研究、咨询、宣传、教育平台,同时以此为契机大力培育我校中共党史专业。

此外,我校还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为平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研究主题,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结合国家重大形势政策,围绕重大理论选题开展系列调研、座谈和研讨,组织召开理论研讨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一批理论研究成果,继“科学发展观”理论新视野丛书出版之后,又积极策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大建设丛书”的编撰出版,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人才是开展思想理论研究最重要的资源。我校整合学科资源,着力建设一支富于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成员3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人才1人、上海市“阳光学者”3人。同时,我校十分注重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中青年理论骨干实践锻炼机制,开展国际学术对话交流,努力建设一支有广阔学术视野、深厚理论功底、立足中国、了解世界、扎根实践、勇于创新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队伍。

综观我校思想理论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创新,面向90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三个方面已形成显著研究特色。标志性成果是发布了3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报告主题为聚焦党的十七大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7—2008)、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009—2010)等;近4年来的研究成果还包括出版著作17部,发表CSSCI论文14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立项37项等。

思想理论宣传:深化阵地建设  重视资源辐射

我校大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形成了由理论宣讲团、党建专题网站、《复旦》报等校办刊物、党校等组成的思想理论阵地。

我校不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和医德医风建设,以“为人、为学、为师”为主题,推出了方永刚、于漪等先进典型,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营造教师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氛围;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深入了解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加强学术规范教育,营造优良学风;大力宣传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弘扬救死扶伤精神。

我校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以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活动为契机,围绕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上海世博会、建党九十周年、党的十八大、中国梦、廉洁诚信等主题,通过学习宣讲、调研座谈、讲座展览、征文评比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正确看待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和凝聚思想共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此外,我校以本科生“党员成长计划”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建设”、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学生社团、西部支教等品牌为抓手,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契合学生教育节点,针对新生和毕业生群体分别开展相应的入学教育和离校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品德、学风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荣校情怀,传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

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我校着眼于就业工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未来二三十年复旦人才战略布局整体的需要,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引导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近年来在制度保障、宣传引导以及搭建平台加快人才输送等方面多措并举,就业引导工作成效明显。

校党委发挥学校综合学科优势,组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多次深入到校内院系、附属医院以及其他大专院校、区县教育局和企业等单位开展理论宣讲。同时,以研究生党员为骨干的博士生讲师团,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活跃在社区、军营和大中学校,义务为群众开展形式政策教育、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累计举办各类讲座700余场,授课1200多小时,听众逾30000人次。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大学的理论资源辐射到周边社区,我校还发挥综合学科优势,推出系列时政讲坛,用生动的语言、时事热点案例、深入浅出地面向全社会传播和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坚持让理论走进群众、让政策走进百姓,坚持为广大师生、社区市民服务。时政讲坛参照百家讲坛的形式,邀请极富个人魅力、深受市民喜爱的教授登台,围绕广大师生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为在校大学生、社区居民讲解时政热点,解决群众在思想上的诸多疑问和困惑,帮助群众正确认识热点难点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了解党和国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解开思想困惑,明确前进方向。同时,我校还将时政讲坛的讲座现场实况制作成音像出版物,传播高校理论的声音。时政讲坛光盘是全国第一部面向社会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宣讲的大学正式电子出版物,第一、二辑已多次重印,仍供不应求。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