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朱之文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发人深省。他说:“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各院系要结合各自实际,围绕教书育人抓好党员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是学校范围最大的群众,党员教师联系和服务群众,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和密切与学生的联系。”
笔者认为,朱之文书记将复旦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教书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住了大学群众工作的根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精髓,指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高校的具体体现,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一脉相承,对于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把握了三个方面的要义:
一是有针对性的指出了部分党员教师对于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认识上的不足,对党员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载体。朱之文书记强调:“有的同志觉得‘四风’问题主要针对领导干部,是党政机关、政府部门的事,和高校关系不大,离普通党员距离更远。”针对这种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复旦大学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学生是学校范围最大的群众”,将广大党员教师每天都要接触、教育、培养的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论证了对于教育实践活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识的错误性,使得全体党员教师容易“将自己摆进来”,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一旦党员教师明确了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就是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实践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践行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复旦的教育实践活动就会从认识起点上把握中央要领,实现中央要求。
二是警示了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脱离群众的弊病,表明了校党委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改进不足的决心。朱之文书记在查摆作风问题时提出,“脱离群众的问题……(体现在)不了解师生需求,对师生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面临的问题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切身体会,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服务工作很难做到位、贴心窝;有的对群众感情淡漠,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师生多次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敷衍塞责、互相踢皮球。”正因为校党委找准了这一脱离群众的问题,才进而强调学生对于党员教师是学校范围最大的群众,提出“引导广大教师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笔者认为,首先知道“谁是群众、群众在哪里”,把群众之需、群众之急作为工作目标,才会去主动“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才能对群众面临的问题深入了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真正实现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转变作风、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任务要求。
三是贯彻了中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选准了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容易抓出实效、干出实绩。校党委对照中央提出的“四风”,对“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和“我为校党代会建言”活动中大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其中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是部分教师、也有党员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思想上认为育人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条线的任务、是辅导员的事,行为上有的课堂讲授传递负能量,不利于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有的上完课便再无踪影,难得一见,有的研究生导师仅仅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更有甚者还为一己私利给学生穿小鞋,待人不公、诲人倦怠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朱之文书记提出:“要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广‘全员导师制’、‘寝室导师制’等典型做法,……把育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笔者认为,一旦全体党员教师按照这一要求实践使命,将育人为本的理念和党员服务为民的意识结合在一起,推出更多长效机制和具体举措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此次复旦教育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前,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刚拉开序幕,校党委关于“围绕教书育人抓好党员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每个党员教师指明了方向。一流的学生是复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我们为国家培养的一流人才多一点,复旦离世界一流的目标就更近一点,我们这所百年学府对于人民向往优质高等教育的期待也就多一点正面的回应,这无疑是高等学府共产党人履行政治使命在当代的具体表现,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