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业绩 山高水长——纪念著名动物学家张孟闻教授

作者:王钱国忠摄影: 视频: 来源:《校史通讯》第88期发布时间:2013-07-10

曾长期在复旦工作的张孟闻教授(1903-1993)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学专家,长于脊椎动物分类学和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为我国生物科学史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张孟闻教授系浙江宁波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1928年应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先生之邀,任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34年底,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甲种奖学金赴法国留学。他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以《中国蝾螈专论》的论文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荣获“极优”的评语,受到广泛的好评。直至1968年,美国两栖动物学会还将论文重印成单行本,分发全体会员参考学习。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之邀,张孟闻回国赴浙大任生物系教授。在战时浙大的迁校途中,他以大自然为课堂,边授课、边实习,同时又搜得众多动物标本,为以后的教学与科研奠定了基础。浙大西迁贵州后,生物系实验室建在湄潭县西门外一个残破不堪的四合院——唐家祠内,在当时用水、能源、消毒等十分困难的艰苦条件下,张教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致力于《科学》杂志和动物学研究

1943年,张孟闻教授应复旦聘请,到重庆的北碚任教。他在北碚时撰写了诸如《中国科学史举隅》等学术著作,并任科学工作者协会北碚区负责人。是年冬,中国科学社理事会通过议案,张孟闻继刘咸、卢于道之后任《科学》总编辑。他所主编的《科学》,除进一步报道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较注意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道义等严肃的问题,通过刊物开展有关的讨论,呼吁和平,主张民主自由。1947年,在他主持下,该刊特辟“文献集萃”一栏,汇集了各方要求科学家担负道义责任的重要文章15篇,反映了世人要求科学用于人类文明与和平的呼声。《科学》先后刊登的第一篇通论《原子能与科学界的责任》,任鸿隽的《科学与社会》以及一组有关《科学与政治》的文章便是最好的证明。张孟闻接手《科学》后,立即编了一期《青霉素专号》。他根据自己此前搜集的大量有关英美科学家从事青霉素研究的资料,撰写了《青霉素述论》一文。当时这种叫“盘尼西林”的比黄金还珍贵的“灵药”刚刚开始引进中国,故当介绍这一新药的《科学》专号甫一出版,立即售罄。1948年1月25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成立,并刊行《上海科技》杂志,作为该分会的副理事长的张孟闻,被任命为该刊主编,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此外,他还以协会的名义,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取得联系,致信法国科协主席、居里夫人的女婿杰克斯·罗伯先生和英国科协秘书克劳瑟先生,并将外国科学家的回函刊登在《科学》上,从而支持了中国科学家争取民主自由、反对独裁的正义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张孟闻任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上海分会理事长、上海科普协会副主席、《科学》主编,为新时期的中国科学社的学术发展及动物学研究投入了全部的心血。1951年,张教授任复旦生物系主任。当时设在子彬院楼上的生物系设备简陋,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他为壮大复旦生物系的力量可谓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延请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加盟复旦;开设大量的国内未有的新专业课程;亲自参与听课,检查教学质量;同时亲授动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鸟类学和蛙蛇学,带领学生赴野外实习;四处争取办学经费,扩充教室,增添图书、仪器设备,建成专业实验室和标本室,完善教学与科研设备。通过他的多方努力,终将复旦生物系办成一个课程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人才培养基地,并跻身于当时国内先进校系的行列。张孟闻在开展大量琐碎的行政事务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科研工作。他以惊人的毅力开展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他在1955年及1956年连续两年的复旦校庆科学讨论会上,分别提交了《中国两栖纲动物》、《中国生物史概要》及《中国爬行纲动物》三篇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的两栖动物和爬行纲动物的古今文献和实物种类,对我国悠久的生物学发展历史作了科学的梳理和归纳。

多年来,张孟闻教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撰有生物科学论著、课本与讲义近50篇(部)、如《动物学》(上、下)、《长江流域习见脊椎动物名录》、《宜山蛇类记》、《中国生物分类学史简述》、《物种新论》(上)、《爬行纲》、《脊椎动物分目的语尾绩一拟议》、《略论脊椎动物分类学与其当前动物区系调查中的任务》、《脊椎动物分类学讲义》、《物种的概念》、《硬骨鱼纲的分类检索表》、《脊椎动物区系会议论文简报》、《脊椎动物的起源》、《关于脊椎动物名称汉名命名的意见》、《爬行纲动物研究简史》、《爬行纲特征与其亚纲分目》、《四灵考》等。1957年“反右斗争”后,张教授被“发配”至黑龙江大学(今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办生物学系。这个厄运的降临或许对常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而对这位视学术为生命的科学家而言,不啻扩大了研究视野和学术源泉,从而因祸得福,让他能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大显身手。在此期间,他与学生对当地的动物种类作了大量的调查,获得不少可喜的科研成果,如《黑龙江省爬行纲动物志》(初稿)、《黑龙江省鱼类资源的初步调查》(提要)、《黑龙江省脊椎动物野外实习手册》(合作)、《镜泊湖野外实习报告》、《黑龙江省分类资源调查初步报告》以及在中国动物学会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呼伦贝尔及嫩江流域脊椎动物的二篇普查报告等,均属此类成绩。值得指出的是,张孟闻教授主编的《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卷于199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主编,他亲自为该书撰写了近6万字、45页的《爬行纲总论》一文。该长文从爬行纲动物的研究简史、起源与种系发生、生物学特征及分目检索三方面对之进行阐述,其学识之渊博、学术经历之旺盛于此可见。遗憾的是,这部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专著是在其去世5年后方出版,作为主编的他,未能亲见该书的出版,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扼腕的憾事。

注重科学史研究与科学普及

在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张孟闻教授同样成果颇丰。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先后发表有《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概况》、《动物学会缘起》、《我国生物学之始萌》、《中国科学史举隅》、《现代科学在中国之发展》、《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技史》、《<科学>的前三十年》、《<科学>的两次停刊》、《任鸿隽先生传略》、《我与中国生物学史的研究》、《中国生物分类学史述论》、《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等,在科学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作为动物学家的他,始终以科普工作为己任,视广大青少年为科学事业未来的接班人,撰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在各处报刊上发表,如《蛇牛说蛇》、《黄鹂》、《杜鹃》、《青霉素述论》、《青草池塘处处蛙》、《我们的东北》、《大连》、《人从哪里来》、《动物的进化》、《从大马哈鱼说起》、《释鼍鳄》、《鲁迅与自然科学》、《说龙》等深入浅出的优秀作品。

上述张教授的《中国科学史举隅》,于1947年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该书收入《学术史迹的检取与发扬》、《中国生物分类学史述论》及《两性问题之生物史观》三文。其“首篇掇拾畸零,泛及一般,期以见过去文化之梗概,使专研一科者可藉己意以进求深造;次篇偏叙生物分类,则为专门科学之史迹通论。”“末篇专执一题,所囿既狭,所论较深,然而归结科学之总合。”其中次篇于1987年修订后重新发表。鉴于该书有重要学术价值,1989年收入复旦与上海书店合编之《民国丛书》第一编第90册。16—17世纪诞生的近代科学是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它在我国明末随利玛窦来华而东渐中土,对中国传统科学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为诸多科学史家和文化史学者所关注。张孟闻教授于1948年作为《中国科学社小丛书》之一出版的《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书,对此作了宏观的阐述。它将西学东渐历史划分为萌芽、洋务、启蒙、学院及民主五个时期,概述了各期中西科学文化的冲撞、交流及其特点,从西学的翻译、出版,创办西式学校、科学期刊、科学社团、科研机构等方面条分缕析、史论结合,实为近代中国科学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精辟之作,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推崇《中国科学技术史》

张孟闻教授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的故交。1943年,他们在战时北碚的复旦大学相识。张在1942年为纪念中国科学社生物所20周年所作的《中国生物分类学史论述》一文,曾得到李约瑟的青睐,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的“致谢”中称:“在生物学方面得到了张孟闻的帮助”,指的就是这篇论文。李约瑟后来还将张主编的《科学》与美国《科学》周刊和英国《自然》周刊相媲美,称这三大科学期刊是世界科学期刊的A、B、C,对之推崇备至。1978年,张教授与胡道静、宋大仁两先生在上海锦江饭店与来访的李约瑟晤面后商议,拟编辑一部纪念论文集,庆贺李博士八十寿辰。他亲自为这部《中国科技史探索》执笔撰写长篇前言,饱含深情地介绍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生平伟业,并为该书提供了一篇《四灵考》的论文。自四十年代以来,张先后经手过二篇《四灵考》的文章,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为此,他一直引以为憾。“龙、凤、麟、龟”四灵均为“脊椎动物”,是历代文人学士甚感兴趣的动物,也是我国文化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灵物。张文从出土的甲骨文字追根溯源,沿着文字的发展,探寻“四灵”说法的演化轨迹,兼顾神话传说,联及雅学、类书乃至医药专著上的历史记载,直至参稽当代的脊椎动物分类学知识,不仅具有动物学史意义,而且还具民俗学及文化史价值。此外他还将著名生物学家邹树文先生的旧著整理成《中国古代的动物分类学》一文,在论文集中一并发表,成人之美。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体大思精的系列丛书,凡七大卷二十八分册,自1954年起由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迄今尚有三个分册未出版。1989年,为让世人能对李约瑟的这项工作有个总体了解,对各卷册的具体内容先睹为快,张教授不顾年迈体弱,以巨大的热情编写了《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将介绍李约瑟生平及其巨著的相关文章以及该丛书的细目译成中文。该书出版后,立刻受到科学文化界的热情欢迎,并得到李约瑟的赞许。在之后的90年代,张教授还对上海的李约瑟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慨赠李约瑟的两册《战时援华报告集》,中译本《李约瑟游记》于1999年出版后,在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以及美国等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孟闻教授不幸罹患肾癌。在成功地施行了病变切除术后,他又迎来了学术生涯的又一个黄金时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此时已调往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他,接连编写并出版了逾百万字《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上、中两册及《脊椎动物学》上册,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鉴于张教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1989年他被晋升为一级教授,他激动地说:“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使我感到极大的安慰,我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领导给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还想利用有生之年多写点东西,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贡献出来。”1991年,在张教授90华诞来临之际,其复旦和华东师大的众多弟子相聚为他预庆生日;黑龙江大学生物系的19位毕业生联名上书哈尔滨师范大学领导,要求出版其《黑龙江省脊椎动物野外实习手册》;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又推举他为该会名誉理事长;《动物科学研究》杂志为其出版“庆贺张孟闻教授九秩华诞纪念文集”的专刊。张孟闻教授一生的科研成果累累,其著作目录足有整整三页,凡732项,如同曾与其朝夕相处的绵长的黄浦江和黑龙江水,永载中国学术的辉煌史册!(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李约瑟文献中心主任)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