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转化医学”潮流命脉,搭建“学科融合”交流平台 复旦大学2013年博士生学术论坛医学篇在附属华山北院隆重召开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华山医院发布时间:2013-06-13

6月1日上午,复旦大学2013年博士生学术论坛医学篇在华山医院北院综合楼隆重召开。论坛以“引转化新理念,促医学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各学科的转化医学前沿热点开展学术交流与讨论。来自本市6所医学单位的11名博士生做主题演讲,众多专家与领导莅临大会给予指导。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教育管理办公室吴海鸣副主任致开幕辞,她强调创新是立校之本、强校之路,为创建国际一流高校,复旦大学要提高科研质量和夯实科研基础。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邹和建教授代表医院致辞,他身为华山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创始人之一,以“创新、融合、转化”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说明转化医学就在我们身边,邹教授还借着“六一”儿童节的契机,鼓励学生们做研究也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随时发现身边的创新点。此外,华山医院教育处高继明副处长也作为嘉宾出席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随后作为论坛特邀嘉宾,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试论做学问和科研》的报告。周院士旁征博引,从我国古代孔孟的教诲讲到近现代的科学泰斗竺可桢、钱学森、杨福家,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讲到现代医学Foerster 的皮肤神经分布节段图、Penfield大脑皮层点刺激功能定位、Cushing创立神经外科、Cooper发明苍白球毁损术、Moniz发明脑血管造影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要求学生们培养做学问不可或缺的素质:兴趣与热爱、洞察想象、敢于质疑、执着坚韧、诚信合作、淡泊名利、对科学的敬畏心等。周院士认为,时至今日国与国间的科学情报交流已无时间差,鼓励学生们开拓视野,应当以国际领先作为学术创新的目标。报告最后,他以自己从一个普外科医生到一名神外医生,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从被动到主动、从厌恶到喜欢的亲身经历中鼓励在座的学子们,即使面临不理想的环境也要把握好自己,不畏惧挑战,因为机遇就存于挑战中。他说:“学海无涯乐作舟,人生苦短争朝夕。”周院士的报告体现了一代科学家对年轻人的关心与爱护,令在场的同学们无不感怀于大师的风采。

主题演讲环节中,来自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主任赵耐青教授、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朱虹光教授、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欧周罗教授、华山医院血液科陈彤教授、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何睿教授担任评委。以华山医院领衔的,来自眼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等上海知名医学单位的11名博士生分别就从肿瘤学、妇科肿瘤内分泌学、神经病学、手外科学、耳鼻喉学、眼科学、风湿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多学科视角发言。5位评委对他们的报告作了细致周到的点评,从统计工具的正确应用到英文名字的翻译,再到如何在大会汇报时交代清楚研究背景、吸引观众眼球、突出创新亮点,这些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的到来提升了论坛的学术性、专业性,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难得机会,让报告者和在场的观众都受益匪浅。朱虹光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论坛的论文质量每年在提高,也表达了对肩负中国科学未来的年轻人充满信心和希望。论坛最后评选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来自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李宏褔博士勇夺第一,江一舟、史庭燕荣获二等奖。吴海鸣主任宣读了获奖名单,朱虹光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据悉,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2004年起,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响应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而发起的,以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努力为广大博士生打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开放、多元的学术对话空间,致力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加深对学科的探究,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本届论坛选址美丽的华山北院,全程由华山医院在读研究生自主筹办,从论坛主题的确立到邀请各兄弟院校学生、教授,两个月的筹备过程也充分展现了学子们大胆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