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五十年】林善锬:用真情换真情

作者:崔梦玲摄影: 视频: 来源:《援外医疗队员访谈稿汇编》发布时间:2013-06-05

1963年阿尔及利亚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随即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境地,法籍医生几乎全部撤走,全国仅有50名阿籍医生,阿尔及利亚遂向世界求助。中国得知后,立即派出医疗队前去支援。当时的华山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林善锬跟随上海医疗队奔赴阿尔及利亚,后在赫利赞医院进行了为其两年半的医务支援活动,不仅为广大穷困的阿尔及利亚人民带来了福音,也赢得了非洲各国元首的肯定,极大地增进了中非关系。

行走在田间的感动

林善锬1935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9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同年在华山医院工作,是中国肾脏病专业的学科创始人之一,现为华山医院终身教授。1966年,文革开始,林医生被打成“资产阶级小权威”,被迫离开医疗战线,到上海金山农村改造。接受工农阶级改造,林医生和农民一同在田间劳动,同时也做了两年半的赤脚医生。“当时的农民真实穷苦地不得了,农民的那种真诚真是难以想象地体会到了,对我们是真的很好。”说起那段下乡经历,林医生还是记忆犹新。凭借着在上海第一医学院扎实的功底,林医生在田间边劳动边为整个公社的农民治病,半夜两三点出诊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在田间,林医生就通过简陋的工具为一位长期经受病痛的农民诊断出胃癌,并就在田间,打起简易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1967年,《光明日报》头版还发表了林医生的先进事迹,“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还是受欢迎的!”,林医生这才从农村回到城市。由于林医生在农村的突出表现,又加之其英文功底扎实。1972年4月,随同上海医疗队被派往阿尔及利亚,代表中国援助非洲朋友。

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上海医疗队1972年4月29日,搭乘国际航班,经由巴基斯坦、缅甸、埃及、法国,于5月1日到达阿尔及利亚,随同医生抵阿的还有大量的药品和医疗设备。林医生立即被抽调到湖北省医疗队服务的赫利赞医院,全医院只有院长是早年在接受过法国教育的本国人,有三名保加利亚的援外医生,其他均为中方医生。林医生担任内科主任,和湖北队一医生一起,担负起赫利赞医院的内科医疗任务。虽然当时国内人民生活也很苦,但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比我们更苦。阿尔及利亚当时全民医疗,三顿饭也是医院供应,有时候为了帮助穷人,中国医生还会帮忙开证明延缓病人的出院时间。援外医疗队医生的工作负荷很重,好在当地的护工很专业。每天上午7:00上班,开始查房,一个医生挂64张病床,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工、一个助理护工,男护工都会先预查,为医生分担了不少负担。“我第一圈查,肺炎要抽胸水,护士就记下来了,助理护士就去准备。我第二圈再过来,护士就实施,我在旁边指导”林医生回忆道。每个礼拜去三次阿尔及利亚最穷的农村去看门诊,还带去许多药品,当场发放。“天气很热,我们靠近撒阿拉沙漠,室外温度最高的时候都可以达到六十度”,但是林医生等援外医生还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阿尔及利亚的普通老百姓看了许多病。

由于政治的原因,医生很少和患者有私交。但有一次医疗事件,还是林医生这一生的遗憾:“我现在还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个老人的面貌,留着一小撮山羊胡子,当时送进来的时候不断地跟我说:‘医生,救救我。我还有六七头羊,救救我,我把他们全部送给你’”,当时这位老人是消化道出血,之前也有过相关的病史。林医生给出了非常清楚的医嘱:输盐水,输血。但是第二天林医生去查房的时候,这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老人家的面孔还是很慈祥,苍白到透顶,我想他当时肯定是是在默默地忍受这痛苦啊。”林医生聊到这里很是伤神。原来,是助理护工输血时针头没有固定好,半夜里错位,血液没有进入血管,失血过多而死。“当地的老百姓真的非常的淳朴”林医生一再强调。

援外医生在这里做了很多。1973年非洲爆发大规模的霍乱。林医生当时所在的医院,就在沙漠边上搭了三个帐篷:第一个是临时医院,病人就诊手术,第二个是医生休息住宿的地方,最后面的就是排放病人尸体的时候。援外医生在这场霍乱中救治了大量的阿人民,就林医生一人,就收治了600多病人,仅20多人因病情太严重,救治无效死亡,其他的全部存活。“没日没夜地抢救,当地人也非常地感动。后来,当地媒体还写了很多的通讯来感谢我们。”

阿尔及利亚当时的医疗能力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中国医生过去还承担起了培养当地医护力量的人物。阿尔及利亚妇产科就诊的病例很多,很多时候产妇大出血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而丧生。为此,中国医生还成立了“急救培训班”,手把手教授助理护工做心肺复苏、脱水等急救医疗手段。

学习让自己充实

来阿之前,医疗队的人员只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做过四到六个星期的外事培训、对外纪律等,并没有培训语言,只发了一本阿的医疗法文书。阿尔及利亚的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而当时的翻译因为经验不足也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时候因为语言不通有很多不便,甚至会影响到治疗。中国医疗队在阿期间,每天7:00到18:30是工作时间,19:00到20:00是吃饭时间,20:00到21:00是集体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1:00到23:00,是体育娱乐时间。林医生就每天利用体育娱乐时间,当时的院长懂法语又希望学英文,就和林医生结成了“语言伴”。院长还送给了林医生《法兰西语言的源泉》四本书和四张唱片,这是林医生的启蒙书。后来举一反三,课外读物就是《毛主席语录》中法版本练习双语翻译,再到后来的《红楼梦》,甚至其中的诗词,再到后来的看法文原版书,《基督山伯爵》、《高老头》等。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林医生的法语突飞猛进,每晚给整个医疗队读世界报《世界报》、《费加罗报》,并担任起了整个医疗队翻译的任务,承担起各种外事活动,还得到过当时马里共和国总统摩洛哥王国国王、突尼斯总统、刚果元首等的接待。后来在全队组织看样板戏电影《智取威武山》时,林医生还可以同声翻译。

林教授的太太王老师,在林医生援外期间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任务。“当时也没有觉得有多苦,每个月一封信”,王老师谈到,“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医疗队的外交

医疗队在阿的口碑极好,备受尊敬。阿尔及利亚国家信仰伊斯兰教,不杀生。但是看在医疗队医生们生活实在是太过于艰苦,阿宪兵队的成员允许医疗队的医生下河捕鱼,还允许在使馆买免税香烟。当时援外的不仅有医疗队还有打井队、修路队等,但是其他援外队伍和当地发生矛盾时候,出面调停的往往是医疗队。当时医疗队需要在南部的城市打井,要修一条简易的公路,需要从中国再调配工程师和工人,但是当地的县政府坚决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中方政府代表出面调解无果,只好请医疗队。“我们和县长一说,县长马上就答应,事情一下子就解决了”林医生谈起当时的情况还是满脸的自豪。

中国医疗队为阿尔及利亚无私地服务,赢得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赏,也拉近了中国和非洲朋友的距离。“这是我们用真情换真情”林医生也坦言,援助阿尔及利亚的这段经历一直是他一生最难以忘怀的事情,四十多年了还记忆犹新。

 (林善锬:阿尔及利亚,1972.4-1974.8)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