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筑中国梦•共话民族情” ——记“五四”西藏大学•复旦大学主题团日活动

作者:刘岱淞 韩煦摄影: 视频: 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13-05-06

5月4日下午,“同筑中国梦•共话民族情”西藏大学•复旦大学主题团日活动在上海市中华艺术宫进行。五四期间在沪交流的西藏大学青年学生代表与复旦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共60余人共同参观了中华艺术宫并围绕中国梦、民族情进行了座谈交流。上海团市委书记夏科家、西藏大学副校长娄源冰、团市委副书记杨元飞、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等出席了活动。

5月4日下午的中华艺术宫,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和一代海宝青年责任与热情的见证人,中华艺术宫迎来了来自沪藏两地的青年学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属于青年人自己的节日里,两个民族的青年人相聚在这里,共同展望属于青年人的“中国梦”伟大愿景。在复旦大学学生热情陪同下,来自西藏大学的青年学子参观了中华艺术宫展出经典艺术珍品:在记录国家近代爱国青年运动的雕塑前、在“美丽台湾”展览前、在壮美华丽的“清明上河图”卷轴前青年们一次次驻足,感慨中华历史之深厚、回顾国家图强之艰辛、畅谈美丽中国之未来。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汇聚起来的。”来自西藏大学的大二学生多杰坚参这样理解中国梦。出生在日喀则地区的多杰坚参说,在他的家乡有一条繁华的上海路,是上海对口援建日喀则以后才建成的。近年来日喀则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他一直有一个小梦想,就是来到上海亲眼看看上海的样子。如今这个小梦想实现了,但他又产生了第二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够来到上海读研究生,学习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建设家乡。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能有更多的藏族学生能够到全国各地学习本领,能够更好的为大西藏的建设贡献力量。

从小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长大的孙启文是西藏大学音乐系大二的学生。虽然是汉族,但她却身着一身藏袍。“中国梦就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梦想”,孙启文这样理解中国梦。从小在少数民族地区长大,身边的朋友都是少数民族的同学,孙启文深深的了解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梦想与追求。“他们都和我一样,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渴望走出大山,渴望有更富裕的生活,我们走在泥泞的山路上,顶着烈日风吹求学,就是为了能到学校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孙启文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也相信,我们的梦想总会实现”。

即将奔赴西吉支教的复旦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钟山原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打算毕业后找一份外企的工作。因此他用了大三的一年时间在各类外企中实习,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他找不到理想,也渐渐失去热情。“最好的青春不应该只用来赚赚钱,养家糊口。”钟山说。在一个和同学把酒畅谈的夜晚,钟山决定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钟山表示,支教的日子一定是艰苦而平凡的,但它能够通过知识的传递,让西部的孩子变得不平凡,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知识的力量走出来,而不是打工。“让东西部的孩子拥有同样的知识,共同塑造中国美好的明天,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复旦学子的中国梦。”钟山坚定地说。

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三的徐盛认为,在现在的社会中,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因此,我们青年人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就必须要凝聚共识,依靠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徐盛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们很多人又都是眼高手低。“有的时候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的做一些事情,才可能真正实现梦想。”

“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青年人都是时代受益者。年轻时一定要有梦,否则年老时就不会有大的成就,”上海团市委书记夏科家在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和同学们分享了几个青春梦想的小故事,他说,“光有梦想还不够,还要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的形成,往往不在八小时之内,而是在八小时之外,要有一种韧劲。”最后,夏科家作为一名老青年对同学们殷切寄语说,“希望每个人要将个人的梦与国家的梦联系在一起。国家强大了,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才有了空间和舞台。要珍惜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因为这个时代,我们的梦才有了实现的更大可能。祝愿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早日实现。”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