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 />“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

作者:孙国根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13-03-05

新闻中心讯 国家投资2900多万元,由复旦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2月22日在复旦大学药学院正式启动。

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复旦大学相关领导;国家科技部指定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四川大学李玉宝教授;本项目专家组成员、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侯惠民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祥良,四川大学教授张志荣,复旦大学研究员蒋新国等出席启动大会并作专题发言。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陆伟跃教授主持启动会,并向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

据陆伟跃介绍,该项目将历时5年,核心团队由上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20名专家学者组成。前5年已在纳米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脑部肿瘤细胞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为新一期项目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中国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最新卫生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和农村疾病患者的头号杀手依然是恶性肿瘤,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2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属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和全球的肿瘤新增病例数分别为282万和1266万,死亡人数为196万和756万,我国肿瘤新发生数约占全球的22%、死亡人数约为全球的26%,而我国当年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20%,说明我国在肿瘤防治方面明显落后,并已对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卫生服务和家庭负担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亟待我国政府花大力气来提高肿瘤防治的水平。

据了解,脑部肿瘤包括脑原发瘤和脑转移瘤生存期短、死亡率高,脑原发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我国肿瘤排行榜的前10位,其中脑胶质瘤占了脑原发瘤的45%左右,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小于16个月。脑外肿瘤的脑转移总发生率为10-20%,总量达到了脑原发瘤数量的10倍左右,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脑转移瘤中,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其脑转移发生率约为40-50%,是脑转移瘤的第一大来源;乳腺癌是我国女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肿瘤,其脑转移发生率约为20-30%。由此可见,脑原发瘤和脑转移瘤在我国肿瘤患者群体中占了相当大的数量,且危害性极大,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由于血-脑屏障和血-脑肿瘤屏障的存在,以及脑肿瘤血管壁通透性弱,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制剂和纳米药物均难以奏效,故发展更为有效的脑部肿瘤治疗药物具有重大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根据脑部肿瘤生长发展特点和纳米药物成药性难题,本项目提出拟解决的两个科学问题,一是如何利用“系统靶向”新概念解决脑部肿瘤治疗问题,二是如何采用工程化技术解决纳米药物产业化和质量控制问题。为此,本项目设立四个课题:由吕万良教授任第一课题组长,北京大学负责、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与的脑部肿瘤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的构建与表征研究;由陆伟跃教授任第二课题组长,复旦大学负责、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参与的脑部肿瘤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的靶向效应及机理研究;由陈奕研究员任第三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负责,复旦大学参与的脑部肿瘤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的动力学、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由张志荣教授任第四课题组长,四川大学负责,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参与的脑部肿瘤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的工程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上述6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工程中心分工合作,围绕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开展攻关研究。

在谈到本期研究计划5年工作目标时,陆伟跃说,首先将在脑部肿瘤靶向纳米药物设计理念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即将脑部肿瘤生长发展各阶段的靶向纳米递药策略有机结合在一个靶向纳米药物中,赋予其同时具备靶向跨越脑部肿瘤多个屏障膜、靶向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等的综合靶向能力;并进一步验证这一“系统靶向”设计理念的显著优势。包括在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治疗脑原发瘤和脑转移瘤的效果、防止复发方面取得突破,显著延长模型动物的中位生存期,提高存活率,在上期项目双级靶向纳米药物的基础上再提高30%以上;同时,包括在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工程化制备的关键技术掌握上取得突破,为后续研究和开发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新型靶向纳米药物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在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成果方面,将申请和获得授权一批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工程化制备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力争1-2项完成临床前研究;争取1-2项纳米药物申报临床和申报生产。发表高水研究论文100篇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在药学和纳米科学等领域的国际高水平学术杂志上发表,并争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扩大研究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力。

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将以本项目为研究内容,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博士后100余名,为纳米药物研究领域提供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

据了解,该项目将以脑胶质瘤、肺癌和乳腺癌脑转移瘤为突破口,设计并构建一类能汇集跨越多种脑部肿瘤屏障,靶向肿瘤拟态血管和新生血管、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靶向性纳米药物”,研究其结构特性、体内外靶向效应及机理,阐明其靶向递药特性与动力学、药效学关系,评价其安全性,发展其工程化制备关键技术、构建质控体系,以期实现高效安全治疗脑部肿瘤和防止复发的目标,并为其成药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使我国靶向纳米技术在脑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