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本部校区及“简公堂”的捐建

作者:王晓摄影: 视频: 来源:《校史通讯》第80期发布时间:2013-01-04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前身为复旦公学,创始人马相伯。为反抗教会势力干预校政,于右任、邵力子等130名学生愤然脱离震旦学院,在马相伯、严复等人支持下,另组新校。1905年中秋节,复旦公学在吴淞诞生。“复旦”之名源于《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校名“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恢复中华之意。” 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语出《论语•子张》。

复旦大学由一所私立大学发展演变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不仅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玉汝于成的历史缩影与象征,也是几代复旦人守卫人文传统、弘扬科学要义、熔铸学府精魂薪火相传的心智凝练。按学校体制与属性,百年复旦经历了复旦公学、私立复旦大学、国立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四个时期。

复旦大学在1942年以前不是国立学校,学校之日常经费,绝大部分依赖于学费,其余建筑设备等项,几乎全为国内外工商业者、爱国华侨及学生家长所捐献。

1918年,李登辉从南洋烟草公司简照南兄弟、中南银行经理黄奕住等人募捐获得15万银元。回国后,又在国内募捐,购买江湾70余亩土地(今相辉堂、校史馆、子彬院一带的地块),建筑校舍,增添设备,扩大招生并正式改称为“复旦大学”(原为复旦公学)并用简照南的捐款建造一座校舍,并定名为“简公堂”以示纪念。以黄奕柱捐款建一座办公楼,名“奕柱楼”。1920年12月18日,复旦在江湾新购土地上举行奠基典礼。1922年春,包括“简公堂”等建筑在内的江湾校园落成。 

据校友回忆:“当初上课之教室,大都在简公堂。简公堂分上下两层,每层临窗之前后两边,均为教室,楼下用A字编号,搂上用B字编号,中间为楼梯,教授休息室则在楼上中间一室。” “A1即为简公堂楼下面对操场靠右手第一间教室之代号。洪深曾在此教室上课,当时爱好话剧之同学,遂组织一话剧团,定名为复旦剧社。该社曾在上海卡尔登戏院公演《雷雨》、《日出》等剧,成为沪上有名之剧团。至于英文名称,就余记忆所及,系用A1Workshop,盖Workshop一字含有研讨、实习之意也。” 

复旦剧社为我国戏剧界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马彦祥、朱端钧、凤子、沉樱,以及王莹女士等。演出的剧目有:《青年的悲哀》、《春假》、《咖啡店之夜》、《私生子》、《女店主》、《赵阎王》、《寄生草》、《西哈诺》、《说谎者》、《胜利》、《战友》、《五奎桥》、《压迫》、《约翰曼利》、《琼斯皇》、《旱灾》、《委屈求全》、《雷雨》、《日出》等。著名戏剧理论家“凤子”就是从复旦剧社走上话剧舞台的。

凤子(女)(1912—1996),广西容县人。原名封季壬,笔名禾子,艺名凤子。凤子1912年生于广西,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复旦剧社、上海剧社工作社等团体参加话剧演出,以擅演《雷雨》、《日出》及电影《白云故乡》中的女主角闻名。曾在上海主编《女子月刊》,《人世间》。建国后,历任《剧本》月刊主编,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中国剧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旅途宿站》、《台上台下》、《画像》等。凤子的父亲封鹤君是清光绪辛丑科举人,广西著名诗人,长期主持广西省省志局的编纂工作。因为家累重,负担不起凤子的学费,凤子念大学,从预科到本科,都是靠父亲的朋友、同乡出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1932年仍然在父亲友人资助下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刚进复旦大学,就被复旦剧社的演出所吸引。从此,凤子走上了话剧舞台,成为一个话剧演员、刊物编辑。

有台湾校友写了《沪蜀之间十章》的回忆复旦文章,其中深情地把“简公堂”放在题为“简堂檐影”的第一章进行描述,具体内容如下:

简堂檐影

简公堂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贤昆仲所捐赠,飞阁流丹,气象万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日本侵华,屋盖毁于兵燹,胜利后草草修葺,已无昔日之壮观,如今退居孤岛,更觉想念其雕梁层甍飞檐画栋也。

巍峨黉舍镇江湾,

影影宫墙绿树间。

画栋飞檐当日事,

雕梁层甍几时还。

由此可见,抗战期间毁于战火的简公堂虽然得到复建,但已不再是当年的壮观景象,这成为复旦学子心中留存至今的深深遗憾。

2010年以来,在现任复旦大学校董董建成先生的热情帮助下,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多次来我校考察、磋商,最终在今年年初正式达成捐资意向,基金会将斥资1200万人民币在简公堂的基础上建设“复旦大学董顾丽真艺术博物馆”,复旦人恢复简公堂原来壮观景象的夙愿即将变为现实。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