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园媒体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

作者:刘娟 朱燕妮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研究生报发布时间:2012-11-06

 10月30日下午2:00在研究生院第一会议室,《复旦研究生》报发起和召集了校内的《复旦青年》、《复旦人周报》、《复旦生涯》、《复旦》、《北苑家园报》、《复旦人》杂志等多家媒体的主要学生编辑和记者们共同进行了一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召开的背景是在《复旦研究生》报喜迎创刊100期之际。座谈会的意义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与各校园媒体探讨《复旦研究生》报将来的发展之路,同时也就校园媒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

《复旦研究生》社长梁嘉颖主持并介绍了此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一是《复旦研究生》报的发展历程介绍;二是各媒体自身办报机制和工作的分享;三是自由讨论校园媒体发展中的瓶颈以及媒体人员队伍搭建等管理问题及对策。

整场座谈会进行得既井然有序又气氛热烈。大家纷纷在办报理念、内容采写、人员管理、培训机制以及素材积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复旦青年》的常务副主编许冰清和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彭珅为大家的疑惑提供了许多的经验分享。

首先,是记者队伍的稳定性问题。《复旦人周报》主编范佳秋率先诚恳地表示学生记者多以体验的目的来参与报纸工作,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复旦生涯》认为自身的记者队伍较小,可能不利于形成较强的归属感。《复旦人》杂志以及《北苑家园报》也都遇到了同样的困惑。对此《复旦青年》给出了他们的理念,即办报的目的是要通过工作来培养人才,报社应该发展成为一个育人机构,如此,记者在这个团队里能学到很多东西,就形成了一种情感在这份报纸里。

其次是办报的自主性问题。《复旦生涯》的记者表示由于他们依托于就业指导中心,采写的内容一般由就业办决定,自主性较弱。而《复旦青年》选题自由度非常大,有时会做一些敏感问题的专版,学术版则给予了有较强学术能力的编辑团队自由发挥的空间。《复旦研究生》也主要由学生操刀,并创立了“研报专论”和“寻找上海的精神容器”等有特色的专版。

最后,大家也交流了网路媒体兴起的问题。目前《复旦人周报》的微博粉丝已破千。《复旦生涯》也在积极开拓新媒体领域,希望把有用的求职信息最快的传递给复旦学生。而《复旦研究生》第101期的四版复旦“蹭课”地图由于巨大的微博转发量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复旦青年》曾经尝试开发手机客户端,但也认为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工作方式有较大差异,纸质媒体应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

这次座谈会为校园媒体之间架起了互相沟通和学习的平台。虽然办报理念和宗旨不同,意见与方法各异,但大家还是从同行那里获得了不少新的思路与灵感。会后大家也都表示收获很多,期待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