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蹭课”即“旁听”。在这张蹭课地图上,编者写道:“上课”是一种态度,“蹭课”是一种追求。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层出不穷,国家级38门,上海市级97门,校级237门……我们“蹭”过,我们推荐,为你呈上饕餮“精神大餐”。记者看到,整版的“蹭课地图”上共有25门公共课,其中9门被标注在复旦校园地图上,上课地点一目了然。课程以文科课程居多,还包括名称和推荐理由。
有意思的是,除了诸如形体训练、中医文化、当代小说选读等本身很易萌生个人兴趣的课程外,教师的魅力也成了衡量是否有必要“蹭”的标准。
据了解,最初构思相关选题的,是复旦《研究生报》主编、现为复旦国关学院2010级的硕士研究生梁嘉颖。她介绍,这个创意的来源最早是希望帮学生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交流。“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了,可以帮助其从更多思维和角度来看问题。”
她告诉记者,最早她只是罗列了一张校内精品课程的表格,但在大家的商量下,最终设计成为结合复旦校区地图的“蹭课地图”。内容主要由《研究生报》的约10名学生记者搜罗,同时结合本科生的精品课程目录。梁嘉颖表示,虽然教务处都有课程的公开信息,但许多同学懒得查询,因此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大家。而蹭课地图刊出后,也确实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在复旦《研究生报》的微博上,一个晚上就收到了近100名学生的留言。
不过梁嘉颖也承认首份蹭课地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复旦有很多的优秀课程。此次挑选的仅是一部分课程,作为抛砖引玉,后面还有很多优秀课程有待推荐。而且此次推荐的课程多是文史哲的课程,对理工科的很多好的课程关注度不够。接下来,我们计划结合一些学术类的选题,进一步完善蹭课地图。”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