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5月30日)是我国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赵东元院士、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金力院士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当日,2023年度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正式发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科学馆)入选。“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目前,该奖已成为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获奖简介赵东元赵东元院士提出了界面取向组装原理和技术,建立了功能介孔材料合成制备体系,在介孔材料功能组装和形貌调控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
    2023-05-31 14:30624
  •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召开,复旦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6项(人)。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该奖项被誉为上海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励。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领衔完成的项目“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与健康生活科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此外,我校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3项,总数创历史新高,包括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获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一起来看获奖名单吧!祝贺这些复旦人!获奖荣誉背后是怎样的项目成果?一起看看吧!科技功臣奖赵东元“这对我来说是个很高的个人荣誉,也意味着得到了科技界同行的认可。”获得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赵东元表示非常荣幸。介孔材料在能源、健康、信息、环境、安全等领域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1998年来复旦工作至今,赵东元聚焦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不仅提出多种合成策略,实现了无机介孔材料定向合成,还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合成介孔高分子和介孔碳材料的新思想,开拓了有机介孔材料新方向,为介孔材料领域的开拓、发展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的发现需要超
    2023-05-26 21:071060
  • 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之际今天(5月20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迎来建院10周年大千世界,无“微”不至从谢希德创立半导体专门化到十年前成立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如今成长为国内集成电路领域最重要的创新策源和人才培养高地之一赓续前辈精神血脉复旦微电人接续奋斗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芯”力量薪火相传,“芯”路不止下个十年,更加精彩!“不忘初心,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大任的‘芯’青年;不负重托,为集成电路学科建设提供‘芯’方案;不辱使命,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芯’力量。”今天(5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建院十周年发展论坛上代表学校向学院表示祝贺,并寄语学院,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创造性答好时代之问,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贡献新工科的力量。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学院首任院长严晓浪,清华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吴华强,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蔡一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电子工程82级校友叶甜春,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05-20 12:35713
  •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病因。然而,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约56%,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除晚期患者占比高之外,可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是导致患者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今天,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来消息,该院大肠外一科蔡国响教授领衔团队历时四年研究,发布了一项关于ctDNA(循环肿瘤DNA)甲基化监测肠癌术后分子残留病灶(MRD)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分层管理提供了新“利器”,进而为提升结直肠癌患者整体生存率打下又一基石。这也是首个由中国学者发起、成功证实通过ctDNA甲基化分析可实现I-III期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风险分层、化疗监测和早期复发监测,从而改变肠癌患者术后管理的大样本量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相关成果于4月20日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在线刊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莫少波医生、叶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冬阳医生,上海鹍远生物刘蕊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国响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争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国际领域高度评价这项
    2023-04-21 21:561826


卡片 列表

文化日历

媒体视角

专家视点

通知公告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一线动态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