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3月24日开赛,面向全球招募选手。大赛涵盖航空安全、材料设计、合成生物、创新药、新能源五大赛道,设置百万奖金,共同探索科学智能前沿命题。赛事开启后,5月初赛结束前,选手均可持续报名。
本次大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指导,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简称“上智院”)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晶泰科技、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机构协办。
本届大赛相比往届,有哪些特色亮点?一起来看看。
五大赛道聚焦,高价值产业场景中的科学问题
本次大赛设置航空安全、材料设计、合成生物、创新药、新能源五大赛道,聚焦推动高价值产业场景中的科学问题,致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人才培养。
(1)航空安全赛道
聚焦AI航空结冰气象要素预测,旨在通过历史再分析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实现未来三天云水、云冰等要素的精准预测,助力国产大飞机适航认证和全球航线安全运营,为提升飞行经济性与安全性提供创新技术思路。选手需攻克气象条件时间序列预测的复杂性、云水/云冰时空分布不均匀等关键科学问题,尝试解决航空结冰导致的飞行安全风险。
(2)材料设计赛道
围绕3D分子构象条件生成技术,基于物理机理约束的强化学习算法,实现分子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建模,助力重塑材料研发范式,推动固态电池电解质、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战略材料的产业化进程。赛题核心是解决能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逆向设计难题,通过生成符合目标属性的分子构象,加速新材料研发周期。
(3)合成生物赛道
聚焦蛋白质固有无序区域(IDRs)预测,通过AI解析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及动态特性建模,准确识别蛋白质结构不稳定区域,合力推动抗体药物开发与合成生物学研究,为生物制药领域解决“重组蛋白生产中间产物沉淀、变性”等产业痛点提供创新工具。选手需攻克蛋白结构的底层机制、动态行为建模等科学问题,成功预测蛋白质的IDRs区域,帮助优化重组蛋白合成成功率。
(4)创新药赛道
挑战RNA逆折叠与功能核酸设计,基于给定三维骨架生成可折叠的RNA序列。选手需用人工智能技术思考突破RNA结构-序列逆映射、热力学平衡与环境适应性对折叠的可能影响等科学问题,该项技术将推动RNA药物、mRNA疫苗、生物传感器的智能化设计,加速靶向治疗与新型疫苗开发。
(5)新能源赛道
聚焦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选手需根据历史发电功率数据和对应时段多类别气象预测数据,实现次日零时起到未来 24 小时逐 15分钟级精准预测。赛题以气象条件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为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关注多尺度物理过程的耦合、可再生能源设备的物理响应、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等现实痛点,致力于为保障新能源高效并网与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关键创新思路。
邀约全球科学智能开发者共建生态
立足大赛社区生态构建,上智院牵头开放了多种高质量的科学语料,包括:第一性原理(QM)分子构象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4000万分子构象,规模比Stanford OGB-PCQM4Mv2大一个量级,与Harvard和MIT联合建设的GEOM数据集规模相当;siRNA药物研发数据集,这是全球首个面向药物研发的siRNA修饰序列数据集,包含96000个化学修饰小干扰RNA序列,行业规模最大;FuXi次季节气象大模型预测数据集,拥有覆盖2002年至2021年、总量达6TB的数据,是首个人工智能驱动的次季节气象大模型预报数据集。此外,上智院还开放了科学智能模型和工具,包括开源的FuXi中期气象大模型及科学智能模型开放API。
去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中,20多位来自上海顶尖高中的高中生首次组团参赛。基于上届经验,今年大赛还将增设专门的中学组赛道,激发中学生的科学智能热情。共同启动第三届大赛、来自上海嘉定一中的高三学生李竞然是第二届大赛中晋级地球科学赛道复赛的919团队队长,他表示:“上一届大赛中,我们以边学边练的方式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体会到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项目制合作探索的重要性。作为年轻一代,今后我将保持探索、开放思维,为科学智能发展添砖加瓦。”
赛事节奏和报名方式
大赛共分为三大阶段:
● 2月23日至5月上旬为报名组队和初赛阶段;
● 5月中旬至6月中旬将进入复赛阶段;
● 7月初决赛将决出最终奖项、分享百万大奖!
上智院、复旦大学及相关协办单位还将为优胜选手提供合作机会,通过多维度的资源对接与深度合作,为上海乃至全球的科学智能产业发展输送顶尖人才,推动科学智能AI大模型在关键行业的创新应用。
大赛报名网址:competition.sais.com.cn
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旨在通过定义核心研究方向与问题,展现科学智能先进思路,吸引全球人才共同探索科学智能领域的新课题、新方法,构建科学智能新生态。
首届大赛于2023年6月启动,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1653名选手参赛,530余支队伍用AI取得了超出传统方法的结果。2024年7月,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再次起航,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687名选手参赛,20多位来自上海顶尖中学的高中生首次组团参赛,赛事的多元性和影响力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