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作者:姚凯摄影: 视频: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5月发布时间:2024-06-12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通过育、引、留、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在三年内显著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进而形成数字人才的集聚效应,这不仅能够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人才支撑,也将为我国在全球数字竞争中抢占先机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门,共同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一重磅文件的出台,不仅为我国数字人才的培养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数字化时代人才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战略布局。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加速推进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背景下,数字人才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行动方案》通过育、引 、 留 、 用 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在三年内显著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进而形成数字人才的集聚效应,这不仅能够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人才支撑,也将为我国在全球数字竞争中抢占先机莫定坚实基础。

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需要与之匹配的数字人才队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多次在重要讲话和指示中强调其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年未,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稳步扩大。 2016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数字经济规模增加4.1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韩5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1.6倍。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新趋势。行业层面上,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Gartner TalentNeuron™调查的数据显示,非科技公司招聘智能化、机械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技能的人员数量远远高于科技公司和传统IT公司,尤其是数据分析类的岗位,非科技类公司的人才需求是科技公司和传统IT公司的两倍。企业层面上,数字技能的需求已逐步渗透到企业运营各个流程环节和各类岗位中,越未越多的业务部门包括职能部门的岗位也对数字技能有明确需求。

随着各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的阶段,相关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当前数字人才供给难以满足持续扩大的数字经济规模,人才数量、素质水平、队伍结构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高水平人才缺乏、 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 ,当前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待续扩大,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方协同、多角度发力打造离水平数字人才队伍。《行动 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和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六大重点任务,紧扣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的人才需求,涵盖企业、高校、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培训平台 等各类主体,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

首先,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行动方案》紧扣产业实际需求,聚焦一线产业人才需求,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领域产业人才缺口问题。通过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专注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通过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程,并按职业、专业、等级进行细致划分,为技术工程师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指南,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规范化培训和社会化评价相结合,不仅确保了数字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还为 他们未未的职业发展莫定了坚实基础,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提升人才供给数量,还能从中长期保障人才的供给水平。

其次 ,具有针对性和 系统性。围绕数字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行动方案》提出了开发一批数字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基本职业培训包、 教材课程等多种人才培训路径和措施,产教融合和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匹配 水平。同时,通过互联网乎台加大了培训资源的开放力度,不仅拓宽了培训渠道,降低了培训门槛,还能进一步激活当前人才“存量 ”,通过数字赋能的相关培训提升人才队伍数字化水平。

最后,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以及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的数字人才交流,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和布局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数字人才的整体水平,还能够为中国数字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人才基 础。通过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以及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方式,激发数字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通过打通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助力数字经济更高水平发展。

以政策保障数字人才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根式、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等滞后于产业发展实际人才需求是当前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痛点之一。通过加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可以从源头上提升数字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深化产学研融合,缩小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以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保障人才供给水平,促进数字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当前对数字人才并未有明确的界定 ,同时相关数字领域新职业并未发展成熟,通过持续发布数字职业、动态调整数字职称专业设置,并完善数字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系,能够帮助人才市场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识别和激励优秀的数字化人才,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也能为企业选拔和培养人才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同时,通过建立数字人才培养专项基全、鼓励企业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培训投入力度等措施,从企业端调动起人才培养积极性,有助于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一头热 ”的问题,形成数字人才培养校企共振的良好局面。

数字赋能需要通过人才未实现,通过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和强化人才激励为数字化人才创造更 加宽松、灵活的发展环境,能够让高水平人才通过兼职的方式流动到更加广泛的地方,有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通过提供一系列优惠待 遇和荣誉表彰等方式,增强数字化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制图: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