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加快推进国际人才数据库建设,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作者:姚凯摄影: 视频: 来源:第一财经2021年1月26日发布时间:2021-02-03

近期,为了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国际人才政策方面集中发力,对在浦东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引进、推荐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外籍顶尖人才推荐的外籍专业人才及团队外籍人才,以及引进的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籍人才等三类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提供便利,同时推出了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浦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一直努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集聚,海内外人才交流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国际化人才高地。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充分遵循大数据时代国家人才集聚和成长的规律,实现全领域、全方位的海外人才集聚政策与环境的系统性和集成化创新,对于浦东乃至上海、长三角区域未来的蓬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社交网络以及物联网以前所未有速度产生了大量结构复杂、类型繁多的数据,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长,大数据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研究报告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对大数据进行全面部署。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数据正式成为生产要素。

大数据作为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社会管理、人才管理、企业管理决策、组织流程、创业创新等各个方面,是改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力量。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在这场数字化的变革中,数据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数据流引领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动,进而推动生产要素的全面整合,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的集聚将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那么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集聚将如何突破?

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集聚呈现新特点

1.人才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

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流量的国际人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政府和高校等的人才需求预测、人才招聘、人才评价等将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收集整合相关人才数据,可以了解一个人才的发展的动态变化,人才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化呈现,可以让政府、企业、高校等制定更为精准的人才政策和引进计划,进行“精准引智”与“精准管理”。因此数据的掌握与挖掘能力对于国际人才的吸引和管理将至关重要。从目前来看,国际化的人才服务机构更要注重数据资源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人才大数据资源也将成为国际化人才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领英掌握了大量国际人才流动的数据,谷歌公司的大数据人力资源等。但是国际人才的数据收集来源于多个渠道,形式多样化,国际人才数据库的收集和分类建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高校、政府等多个部门的联动和支持。例如我国外国专家局与企业协作2015年10月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国际人才大数据”项目,利用大数据促进引智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开发利用。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着手建设全球科技人才大数据库,扩宽国际人才引进和流动渠道。但也出现了由于各部门、各系统信息隔离,国际人才数据库分散化和信息孤岛现象。

2.大数据时代人才标准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活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的商业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非标准人才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李佳琦、杨超越落户上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实就是对非标准化人才的争论。传统人才的标准主要根据学历、职称、资历等进行界定和分类,因此大家对于大数据时代的非标准人才还存在一定的质疑和迷惑。国际人才中同样存在一些特殊人才,例如“创新创业人才”“专门人才”等,甚至还包括非标准人才,例如流量明星、直播主持等,和传统意义上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同,这些特殊人才在认定和引进的过程中会存在定位困难,因此未来对于越来越多的特殊人才需要进行界定和出台相应的规则。

3.国际人才集聚载体发生实质性变化。

传统意义上国际人才集聚的载体主要是通过国际化城市、产业集群以及组织(跨国公司、高校等)进行人才集聚,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才集聚的载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城市、产业、组织,基于平台的集聚越来受到关注;同时,产业集聚载体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产业对国际人才集聚的吸引力度将会降低,新兴产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3D技术等)对国际人才的集聚力度将会加大。

另外,国际人才集聚虚拟化也会越来越明显,国际人才具有全球化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可以短时间内在全球各个重要城市的节点进行流动和集聚,因此国际人才集聚更容易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人才的工作地与居住地将发生分离,身处异地就可将其智力、知识等资源通过转化为信息形式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实现虚拟空间上的集聚。当然,在当下美国逆全球化的经济和人才政策导向下,国际人才虚拟流动的循环轨迹也逐渐从中美向中欧等人才流动和循环路径转移,国际人才流动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4.中国国际人才回流速度加快。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人才向中国流动以及中国海外人才回流态势不断增强,显示出了中国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防控全球领先,更是加快了经济复苏和国际人才对中国的信心。《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实力的跃升,中国不仅对海外留学生人才,而且对世界他国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人才回流加速,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但也要注意到回国人员出现了年轻化、高端人才比例较低等现象,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加快推进国际人才高质量集聚的体系建设

1.加快国际人才数据库建设。

中国国际人才管理存在着重引进、轻监管的特点。同时由于人才行为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特点,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为完善的国际人才数据库,上海、深圳、南京等地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国际人才大数据库的建设,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系统联网的大数据库,因此中国在进行国际人才需求预测、挖掘、管理和评价的过程中,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无法对国际人才的使用进行实时追踪和监控,缺乏针对国际人才有效服务、评价和开发的手段,因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配置合理”“服务满意”和“开发出彩”等效果,甚至会导致国际人才的使用不当和黯然离开。

因此中国亟须建立完善系统的国际人才数据库,通过采集、存储分析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结构化构建人才成长档案数据库,为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与交流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绘制全球国际人才地图,抓住国际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趋势,为中国国际人才的集聚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大投入、社会组织适度参与的分工协作机制,以本土猎头、职业社交平台、企业、高校等市场主体为主角,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同时吸引专业智库、中介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参与。

2.建立人才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资源越来越重要,但是数据不再是单一的从政府、企业等组织获取,大数据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国际人才大数据需要整合政府、企业、互联网、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面的数据,建立人才大数据交易平台。该服务平台涉及人才大数据的挖掘、整合、交易以及数据分析等服务,为国际人才集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例如深圳人才集团将打造的“人才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人才引进、人才测评、人才培训等,具有了人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部分职能。上海市在国际人才网上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政策库,未来在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城市群还要更系统地建设人才工作的一网通办,以及人才服务的异地通办,建立健全国际人才大数据的安全使用保障体系。

3.尽快制定非标准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

大数据时代呼唤非标准人才,上海“五型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新兴产业人才,诸如流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服务人才和创新人才,而以人文交流、创意生成和草根创业为特点的新兴产业运行过程内在的快速迭代、不确定性及艺术性特点则决定着非标准人才、潜在人才和不确定性人才成为时代的新趋势。上海应充分借鉴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城市和北京等国内城市的经验,及时制定非标准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的标准和政策细则,给予特殊通道,让不同种类的人才包括国际人才都有来上海落户和发展的机会,都有来上海开创精彩事业和人生的可能。

4.积极建设国际化人才引进的平台。

国际化平台是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载体,国际化平台可以为国际人才提供系统的一站式的全面服务和事业发展需求。目前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北京自贸区都建立了国际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例如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大力集聚海外青年人才,在新片区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对拟在创业园创办企业的外籍留学人员,直接给予工作许可,并视同工作经历,在新片区工作的入外籍留学人员可直接办理长期(最长有效期10年)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免办工作许可。通过自贸区平台引进了大量的国际人才,为国际人才提供的系统全方位的服务,对于国际人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国际人才的集聚方面一定要注重国际化平台的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型国际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国际人才平台的功能性和服务性。

5.打造完善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

“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国际人才的集聚需要良好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环境、政府的政策配套、完善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住国际人才的根本保障,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完善国际人才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深圳市的创业创新氛围十分友好,帮助深圳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才。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政策配套、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等相对完善,以及浦东新区国际化社区(例如联洋国际社区、碧云国际社区等)的建设为国际人才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帮助上海市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才。

未来,我国还应该通过举办各类国际顶尖科学家论坛、线上科学家学术社区、推出系列大科学计划、建立各类海外引才驿站等手段形成国际人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环境。另外,国际人才的引进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国际人才引进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式,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出台了各种类型的人才计划和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相对笼统,需要细化制定国际人才、非标准化人才的细则,并注意政策之间的系统衔接性,以避免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政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行政化、重评选、轻实施等现象,从而降低了政策效应。因此,打造完善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是国际人才引进和管理的必要条件。

(作者系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集聚及中国战略对策研究”)

制图:实习编辑:何叶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