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黎明:为人类,为利润?目标顺序很重要

作者:邵黎明 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5月11日发布时间:2019-05-15

《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美]巴里·沃思钱鹏展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医药行业有“重磅炸弹药”(Blockbuster)一说,它是指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通常达到这一规模的药物是临床需求很大的创新药物,也就是所谓的“神药”。10亿美元既是创新性的衡量尺度,也是商业成功的评价指标。医药行业还有“猎药人”(Drug Hunter)一词,是指对药物创新执着探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以及超强执行力的研究者(往往也是幸运者),“猎药人”是医药行业的“英雄”,被称为“药神”。
《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讲述的就是“药神”追逐“神药”的创新创业故事。全书以主人公乔舒亚·博格为主线,描写了福泰制药从创立到上市3年间,在科学研究、资金资助、公司运营等方面的详细内幕:科学家和创业者如何实现最佳合作;如何敏锐发现、追踪科学前沿热点;如何独辟蹊径探索研发模式创新,力求商业成功。一个原本枯燥的医学研究事件,被作者写成了一个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美国式故事。
博格是一位优秀的药物化学家,更是一位成功的“猎药人”。他思路敏锐,敢于开拓,为了尝试用全新的研发模式(以结构生物学为基础的新药发现)开展最新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毅然踏上艰难的创业征程。作者在讲述博格的故事的同时,通过对著名肝移植医生斯塔泽经历的描绘,形象地揭示了临床需求如何刺激推动药物创新;通过对投资人金塞拉的描述,勾画了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对哈佛大学教授施瑞伯的介绍,则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团队之间又是如何合作、竞争的。故事还生动展示了普通人眼中看似呆头呆脑的科学家们的真实形象:对科学问题执着追求,对科研近乎狂热地、全身全心地投入;他们既是“猎药人”,又是普通人,研究有进展和成功时会欣喜若狂,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又会极度沮丧与失落。
《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的故事尽管发生在30年前,但对今天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处在从生物医药大国到生物医药强国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博格和他团队创立福泰制药的过程仍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提示我们需求、人才、合作、体制、生态和模式的重要性。
需求刺激创新。生物医药创新的价值在于它对于临床需求的回应,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激励研究者们探寻全新化学分子,研发运用前沿技术,发现并验证未知靶点和机制,最终研制出更有效的药物。需求也激励猎药人破解科学难题的好奇心,更点燃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人才是创新关键。习近平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也是生物医药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博格极尽所能为福泰制药召集能创造未来的人,哈佛大学极尽所能召集像施瑞伯那样能开拓未知科学疆界人。他们不是为引才而引才,重要的是他们招天下之才为我所用,为人才实现创新梦想,为人才共同创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企业提供全面的理解、支持和保障。
合作提升创新速度与质量。生物医药的创新是在合作竞争与失败成功中逐步前行的。现代药物发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协同努力、合力突破、共同完成。这要求科学家之间、研究团队之间能够形成互信、互补、开放、共赢的合作机制与氛围。在《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中,我们能看到各类合作:大学院所内部及院所之间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以及大学院所与企业之间的。这些合作有成功的,有苦涩的,但是总体上,合作提升了创新的速度与质量。
变革体制机制可推动创新。《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一窥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如何从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转变到从体制及制度上鼓励、保障大学教授创新创业,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技术转移部门的功能转换和强化,更有效地推动原始创新的转化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保护学校的利益最大化。
创新生态孕育源头创新。博格为什么在剑桥(波士顿)创立福泰制药?答案是波士顿是强大的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所在地。大波士顿地区有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122所大学院所,以及包括麻省总医院在内的35家顶级教学医院,这对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有着强大的诱惑力。从《十亿美元分子:追寻完美药物》我们可以理解,波士顿为什么能在30年后形成全球最适宜生物医药创新的生态环境。如何利用基础研究的优势,集聚要素(大学院所、医院、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跨国制药企业、金融、人才)配以相应的政策,耐心打造经营,“让知识成为一种产业”。正如哈佛大学的斯利克特所说,“大规模研究可以盈利绝对是19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经济发现”,而如今几乎具备了相同条件的上海,能否也有这样的革命性转变?
创新模式带来成功。创新必然产生价值,模式创新也会带来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博格将福泰制药研发模式定位为以结构生物学为基础的理性药物设计,在新型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中起了率先领头作用。尽管最早的免疫抑制剂项目在科研的竞争比赛中未能出线,但在后续的研发中,博格的差异化发展定位模式为福泰制药赢得了成功。福泰制药有了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药物,成为世界排名前30的著名制药企业。
1952年8月,全球医疗行业领先者默沙东公司创始人乔治·默克在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时说,“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制造”,他的下半句是“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生物医药的创新终会创造价值,但是我们的目标顺序很重要。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