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塑造了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形象。
第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形象塑造的源流和向度。
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源流来自马克思主义。在97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时代主题,指导中国的实践,因此党的创新理论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此外,它也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创新理论,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是一脉相承的,需要注意不能割裂党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的向度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苏联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搞意识形态多元化,把马克思主义降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失去了统领和主心骨。而我们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形象塑造的实践维度。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与生俱来的自我更新能力。实践是理论创新之源,实践上的大胆创新和突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形象塑造的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形象塑造都立足于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实践特色:“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没有拘泥于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实际实现了和平赎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都以中国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为出发点。
理论源自实践,理论又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列宁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正是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中,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形象塑造。
第三,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形象塑造的内部教育和国际宣传维度。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要塑造好党的理论创新形象,必须让全党和群众都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教育全党和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开展党内外集中教育活动是其理论创新形象塑造的一大特色和历史经验。比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整党整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后的全国宣讲活动等。
此外,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的创新理论的国际宣传。通过国家交往、党际交流和媒体传播等途径,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了解,对外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形象。在对外舆论宣传中,学术交流是一个重要维度。学者要有政党形象、国家形象塑造的意识,通过学术对话和交流,塑造好、宣传好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形象,引导国外受众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中国共产党。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