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有关环境质量与生命健康间的关系研究,其实并非近期的新论。譬如在前些阶段,便有环保公益组织提出在当前雾霾围城效应的影响下,仅“北上广”等地区,因此而多增加的人口死亡数便达到数千。表面上来看,诸如此类的研究,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由于空气环境质量与某些特定的疾病存在相关性,从而成为健康的影响因素,并间接决定寿命长短。来源:《东方早报》2013/7/11.
近日,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等3国的4位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一项有关环境与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以淮河为界,北方地区由于长期采取集中供暖的用能方式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从而波及公众健康,引致寿命水平的相应降低。譬如,根据该项研究成果的结论,每提高100个单位的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TSP),将平均降低3年的寿命。尽管我们先前对于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已经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项研究得出的结果还是有点吓人,难道仅仅是因为错生了一个城市,寿命长短就有如此大的区别吗?抑或控制空气污染就可以增寿吗?
有关环境质量与生命健康间的关系研究,其实并非近期的新论。譬如在前些阶段,便有环保公益组织提出在当前雾霾围城效应的影响下,仅“北上广”等地区,因此而多增加的人口死亡数便达到数千。表面上来看,诸如此类的研究,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由于空气环境质量与某些特定的疾病存在相关性,从而成为健康的影响因素,并间接决定寿命长短。
尽管如此,与本项研究结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口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30年里,全国平均人口寿命稳步上升,从1982年的67.77岁增长到2010年的74.83岁。而如果按照南北方的地区分布来计算,长期使用集中供暖的东北三省(2010年男性平均寿命分别为黑龙江73岁,吉林74岁,辽宁74岁)与处于最南方无需集中供暖的三省(2010年男性平均寿命分别为广东74岁,广西72岁,海南73岁)相比,在寿命长短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另据统计,同期全国各地区空气污染浓度都在以倍计地攀升。此外,就我们的直观而言,尽管空气污染确实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健康,带来疾病,但其危害性似乎还没有大到减寿3-5年的地步。故而,就统计数据及直观所得出的结论而言,似乎都与上述研究成果有所出入。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环境与寿命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就笔者的观察,上述研究本身在方法和论证等方面都是比较规范和合理的,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如果说其中还有所不足的话,最大的不足恰恰就在于结论上,或者说是结论的表述方式上。对此,我们有必要先来考察寿命的决定因素。
其一,微观层面上,什么因素决定人的寿命长短?按照一般的理解,除了先天的基因外,后天的内外部因素可以决定寿命长短,在此,“后天”的意思包括了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环境质量等等。本质上,这些后天的因素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高的个体,其寿命也就相对较长,反之,则会较短。在此,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无疑属于决定人们寿命长短的后天外部因素之一,它不受单个个体行为的影响。就此,在所有其他内外因素等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不同个体间寿命长短的原因。
其二,宏观层面上,什么因素决定城市或地区的人均寿命水平?简单而言,单个个体的生活质量决定个体的寿命,而群体平均的生活质量则决定平均寿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改善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外部因素,以提高平均寿命水平。与个体的情况相区别的是,在宏观层面上,平均寿命既取决于平均生活质量,同时还取决于集体的干预能力。也就是说,针对包括环境污染等影响平均寿命的负面因素,个体在应对上或许无能为力,但集体却有较高的可能采取相应的防范及应对措施,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
上述寿命长短的决定机制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环境与寿命间作用关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生态环境质量都是决定健康及寿命的诸多影响因子中的一个,生态环境质量下滑是否会最终通过健康影响到寿命长短,还要考察其他的寿命影响因子是否在变动并能否弥补生态环境质量下滑带来的负面性。很多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环境与非环境的因子是可以相互替代,进行抵消的。
另一方面,从集体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质量下滑后,除了实施扭转环境质量的治理政策之外,还可以对平均健康及寿命水平施加防范性的干预和适应对策。譬如,加强污染空气危害性及防范途径的宣传教育,又譬如提高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所有的这些干预和适应措施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空气污染对健康和寿命造成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这也正是城市化的好处之一,城市可以让社会整体提高对环境污染影响后果的干预和适应能力。
到此,应该说,我们可以知晓上述研究结论在应用上的局限性了,那就是出于研究需要而设定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事实上,该项研究想说明的仅是,在假设所有其他寿命影响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空气污染程度越高,寿命则越低,而这样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是不可能发生。试想,随着生产与生活水平及方式的演变,人们又如何会坐等外部环境质量的退化而无动于衷呢?以及人类的智慧又如何会让自身的健康与寿命完全地受到外部环境质量左右呢?
就此而言,上述研究的理论价值高于应用价值,其结论的警示作用也远远大于实际影响。我们实则无需为空气污染致使减寿3-5年的研究结论而惊慌,也不必以此为由来超前地强调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否则,环保过度占用社会资源的结果也将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走向而波及健康和寿命。
(作者系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