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讲好、用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复旦大学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暨宣讲动员和集体备课会

作者:章佩林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9-04

9月3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暨宣讲动员和集体备课会,成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42位来自文社理工医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受聘为宣讲团成员,校党委书记裘新为宣讲团成员颁发聘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策研究与改革办公室主任方明主持会议,介绍学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情况。

学好、讲好、用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复旦智慧”

裘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这次会议既是学习研讨会,也是宣讲动员会、集体备课会,三会合一,系统集成,目的是学好、用好、讲好全会的精神。

就如何学、讲、用,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博大精深,首先要吃透全会精神,学好是讲好、用好的前提吃透“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吃透“进一步”的内涵特征,吃透“方法论”的底层逻辑,讲深、讲宽、讲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其次是结合实际讲好宣讲团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两个“讲清楚”和五个“深入宣讲”,把中央要求跟基层实际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把宣讲与学习贯彻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讲好学校重大改革的方针举措,讲清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结合学科实际,从全会精神的“大处”着眼,从师生所处的学科、密切关注的学问“小处”着手,宣讲做到更实更深;结合受众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分众化宣讲,提前下功夫作功课,因材施教开展宣讲。最后是成果转化用好把宣讲转化为育人成果,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等的教学内容,推动教辅讲义迭代更新;把宣讲转化为研究成果,研究好阐释好全会精神,产出更多有深度、接地气的理论成果。

9位宣讲团成员代表交流发言

从宏观视角出发,他们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红凛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经济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才强国等扣人心弦。改革的大政方针和对人才的大政方针从哪里来、落脚点在哪里?刘红凛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落脚点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一支高素质、宏大的干部队伍,造就高层次、适应化现代化的人才队伍,调动全党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关键会议,通过解决关键问题,实现中国发展的关键一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以《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为题,从“四个关键”的视角谈体会。一是关键时期,中华民族是前进跃升还是失守后退,我国迎来一个事关前途命运的关键时期。二是关键会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进程、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从国家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他阐述了会议的重要性。三是关键问题,决议涉及300多项改革举措,涵盖重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活力与定力。四是关键一跃,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造就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一跃。

立足自身学科,他们说

从政治学角度出发,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贺东航畅谈深化治理现代化、新时代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路径的体会。在他看来,发扬民主,就要跟深化国家治理耦合共进,这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不变的主题。治理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人民民主制度是重要的制度基础,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治理现代化与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路径,就是在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从增量主义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既确保国家治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又激发了基层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民主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围绕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宏观环境治理体系主题,经济学院教授张晖明谈了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具体表现在国家规划体系、政策统筹协调和战略制定实施机制的不断完善、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和金融体制,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四个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这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工作内容做了明确安排。通过“国家规划”、“国家战略”和围绕规划、战略所展开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实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形成国民经济运行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新局面。

“我的突出体会,就是卫生健康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罗力表示健康是1,其他是0,没有1,一切归0。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成就都集中体现在了人民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与健康息息相关。历时20余年,我国快速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的制度,建立覆盖14亿人口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推动医疗劳务价格和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是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

结合自身专业,法学院教授刘志刚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论述,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宏观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始终把握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坚持立法先行,深化立法领域的改革,聚焦高效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制约监督,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就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交流学习体会: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要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打造法治中国;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关键在于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发挥制度的力量。

如何做好宣讲工作?他们说

这不是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尹晨第一次参与宣讲团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等都有他的身影。“做宣讲工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结合过往经验,他认为宣讲工作中,要把需求和供给结合,了解广大师生最大公约数的需求,宣讲师生们普遍关心的内容和话题,善用数据、图表等高效、容易理解的方式,利用身边鲜活的案例。此外,要结合二级单位实际情况,结合院系、地方特色宣讲。他打算在宣讲中处理好全面介绍和深入解读的关系,讲清楚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讲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将学校十六次党代会的精神、参加集中培训的经验与宣讲结合,做好理论宣讲工作。

准备宣讲课程,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主要考虑四点:一是政策变化的脉络,二是重大问题的聚焦,三是不回避对挑战的回应,四是个人的研究体悟和政策需求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新闻传播学、媒介变革的论述,具体层面,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二是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三是推进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结合自身专业,他分享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科研提出新要求,结合自身科研工作,他认为科研工作者既要有学术理论沉淀,同时要对现实问题高度敏锐,“光靠我们自己不行,要带动团队、中青年骨干一起做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

宣讲团专家代表、博士生讲师团代表、“星火”志愿服务队代表、青年讲师团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宣讲团代表等出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

制图:实习编辑:何瑞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