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奖者胡康:“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纯粹的、追求高标准学术的学者”

作者:漆文倩、汪祯仪摄影:受访者提供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7-21

日前,复旦大学第十五届“学术之星”特等奖揭晓。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胡康凭借在隋唐时期的族群互动与边疆治理方面的研究,成为6名获奖者之一。

早上九点,胡康在光华楼西主楼8楼的历史系资料室坐定,开始阅读文献资料,晚上十点资料室关门,他离开。这样的学习生活轨迹,胡康从硕士阶段到博士初期,坚持了四年。

与故纸堆相伴,胡康直言,“过程是极其枯燥的”,但他凭着兴趣和好奇心,不断求索,享受研究中的探索乐趣。在博士阶段,胡康在《文史》等刊物先后发表含录用了十余篇文章。

“来到复旦,我见识了一流学者和著作,决定坚持学术理想”

“我主要研究的是隋唐时期的族群互动与边疆治理。这个议题宏大,不仅涉及到唐朝内部的政治、边防体系,还涉及与周边族群的关系……”

“学术之星”答辩现场,胡康介绍起研究成果,言语之间不掩热爱。结合实证研究,他绘声绘色重现一幕幕生动鲜活的丝路盛景,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7世纪到9世纪东部欧亚的历史图景,给在座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这份热爱,可追溯到高中,那时他就对隋唐史和西北民族史感兴趣,广泛阅读普及型的入门读物,对两个方向的研究有了基本了解。本科选择民族学专业后,胡康发现课程与自己当初预设不同,民族学与西方人类学理论较为相近,更关注现实的民族和国家问题。不过,他在课程修读过程中也积累了田野调查的经验。

志在古代民族历史研究,胡康投注更多的时间在历史学的课程和文献阅读上,他选修或旁听了兰州大学历史学绝大多数课程,在进一步阅读敦煌吐鲁番学的诸多论著后,他发现,“这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凭着优异的成绩,胡康在2016年参加复旦历史系夏令营,顺利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

“来到复旦,我见识了一流学者和一流著作,决定坚持学术理想,沿着这条路往下走。”在复旦,他旁听了历史学系、中文系许多中古历史、文献相关课程和学术讲座。“在这些课程、讲座中,我不仅收获最前沿的学术知识,还开拓了学术视野。”胡康说,复旦丰富的学术资源让他对许多问题有了新看法,也促使他继续做学术研究。

谈及动力,胡康认为对自己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学术道路上,大多数时候,所做的工作相对枯燥,但是对某段历史的原始资料有了新解释,或者发现这段材料可以与其他材料串联起来形成新理解,“当有这种成果,特别是当辛勤研究的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那种喜悦无法形容”。

正是学术兴趣驱动,胡康勤勉地开展研究,取得成果,再去探索更为前沿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幸福指数不断上涨,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来到复旦非常幸运的事是遇到很多良师

“复旦有许多中古史方向的名师,在跟着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看见了真正的学术,对历史学的研究更加心向往之。”对胡康而言,仇鹿鸣和吴玉贵老师对自己硕士、博士阶段的成长非常重要。两位老师在教授胡康学术研究方法之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对学术品质的追求和对学者风格的坚守。

吴玉贵推崇严密的史学考证,强调从具体的史料当中分析考辩得出论断。胡康从研究生阶段起便经常向他请教学术问题,编撰史料长编、确保材料来源可靠性的研究方法,“很大程度是向吴老师学习的”。

仇鹿鸣则是胡康的博士导师,作为中国史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影响了胡康的学术品味养成。“这种影响是春风化雨式的,润物细无声。跟着老师学习时间长了以后,我知道什么是一流的学术著作,也有了更高的学术追求。”

做学术不能盲目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这是仇鹿鸣经常向胡康强调的。“评判一篇文章的标准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的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胡康深受启发,更注重论文的质量,注重学术素养的积累,阅读大量学术著作。

3年做500万字史料长编,用最笨的方法做研究

“胡康同学除了博士论文的工作外,对文书材料也下过较大的功夫。这些积累虽然短期内未必在学术发表中体现出来,但对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是重要的。”这是仇鹿鸣在胡康的推荐意见一栏写下的评价。

在历史学研究中,收集史料的充分全面程度,往往影响着最后研究成果的质量。虽然现在电子检索技术发达,但胡康研究的主题在数据库中很难检索到,所以胡康“采用最笨、最原始的做法,就是从头开始,一页一页翻下来,把有用信息摘录到系统里面”。旧唐书、新唐书、唐人文集,甚至于一些石刻、文书、考古资料,胡康都一一阅读,并以年月日为骨架,以具体人事物为血肉,编纂了史料长编。

唐朝的西北边疆问题是一宏大议题,牵涉的历史事件也异常繁多且分散。为了充分收集史料,在历史系资料室里,胡康把唐代相关材料全盘进行阅读、收集,研究生阶段的时光在日复一日地翻阅古籍中流逝。

3年,胡康凝聚起500余万字的史料长编,细致地还原出唐边疆的面貌。这份史料长编既是胡康博士论文写作的基础,也为他之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相当于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电子数据库。”史料长编完成后,他对其他数据库的需求大为减少。当他开始思考某一时段的问题时,他会在这份史料长编中把对应时段的所有史料反复阅读,有时可能达到十多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路梳理和想法架构。

时至今日,他的史料编年系统仍保持开放性,并一直在更新。每当新材料出现,他便会将其增补进系统,确保系统能一直被利用。

在龙羊峡考察途中

博士阶段,胡康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计划,建立目标,再自律、坚定地去执行。谈及今后,胡康表示,“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纯粹的、追求高标准学术的学者”。

制图: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