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五月复旦文科科研成果上新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文科科研处发布时间:2024-06-13

2024年5月,复旦大学在文科科研上取得了哪些新成果?欢迎一同关注。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陈振宇教授等出版《言语行为的逻辑:汉语语义和语用接口研究》

5月,中国语言文学系陈振宇教授等的《言语行为的逻辑:汉语语义和语用接口研究》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深入探讨了言语行为中影响说话者认识、行动、情感及其与他人的互动关系的语义语用机制。全书系统研究汉语中的各种言语行为及其功能迁移,厘定了400余条语用推理原则,构建了汉语语用逻辑推理的“分布式网络”,揭示了汉语言语行为的独特逻辑和规律,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用案例。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e6k_6HItiFEuvoZldNviw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刘钊、博士康博文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观龙渊之五色,视太阿之清明:汉简〈相剑刀〉新论》一文

 

5月15日,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刘钊、博士康博文的论文《观龙渊之五色,视太阿之清明:汉简〈相剑刀〉新论》一文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发表。文章认为,汉简《相剑刀》可能并不表明汉代的刀剑情况,应该是延续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相剑传统的一些观念和说法的相剑书,也可能是相关思想和知识层累形成的形法书。简文中相关字词的解读,可结合吴越地区的青铜铸剑术及实物重新加以审视。如“白坚”“黑坚”“逢”,很可能是就复合剑而言的,“白坚”指复合剑的剑刃,“黑坚”则是指剑脊,“逢”读为“缝”,指两部分相接处;“生如黍粟状”谓氧化蚀坑,具有抗腐作用;“有文”而不“在坚中”,反映的是金属膏剂涂层或鎏金等剑表纹饰工艺;“之日中,骍”是说铸剑的含铜量过高,中午时在阳光下呈现红色;“县薄文”可能指菱形暗格纹。此外简文的“报”应读为“复”、“遂”当用为“逐”、“合”应训为“对”,“敝合人”即剑之敝会和人相应,妨害带剑人的意思。未识字可释作“谯”,是说剑的外观看上去枯薧、憔悴。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QhS88q6QcoXRmpkPTqPhA

论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_Kb8wOrUs9s7HBdKRVvL0Zu82dtrl1VVd7QljYLB4nl1uXpTsoVb8I5Z3KDITntCPtDMGT2xVjKCGEIEyEDWOCT6h6RfwY2s0LJ8ZQmqGJJHh_WUputmk1ITjYRdTcIC9289MyKG1A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多语研究创新团队出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多语教育与复旦模式》

该书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复旦大学如何创新和实施多语教育策略,以适应和引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本书介绍了复旦大学多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和创新做法,展示了复旦如何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有效融合全球教育资源和标准。

该书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多语研究创新团队成立以来的阶段性成果总结,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郑咏滟和博士后黄婷(2021-2023年在站)主编。作者既有英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俄语、阿拉伯语研究方向的教师,也有博士后、博士生和往届毕业生的参与,背景多元,视角丰富。

该书的内容植根在外语教育规划领域,既有宏观的国别区域语言政策研究,也有微观的语言教育和语言习得研究。本书向国内学界呈现比较完整的国际视野下的多外语教育图景,也为我国的多语教育政策与规划行动提出更多启示。对高校多外语教育规划、课程设置感兴趣的老师、同学来说,本书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具体的研究框架、详细的实践操作指南。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_0nKie-dCocDL_uLLnd4Q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鲍俊林探讨崇明岛潮滩围垦演变与长江口生态安全的关系

5月10日,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鲍俊林及合作者在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期刊发表题为“Long-term reclamation of tidal flats of Chongming Island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Yangtze estuary, China”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分析了崇明岛潮滩环境演变和人类围垦变化的历史阶段,探讨了人类与环境因素的驱动影响及差异。从长期自然驱动到工程驱动是崇明岛潮滩演变的主要趋势,伴随气候变化与海面上升、潮滩淤蚀转变,崇明岛堤外潮滩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支持过去快速围垦的环境条件不复存在。发展生态型围垦及海岸工程,主动有序地保持潮滩演变与围垦速度及空间分布的动态平衡,是恢复潮滩湿地生态功能、促进长江口生态安全的关键。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113-024-02234-3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范梓腾揭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县域治理困境和优化路径

县域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多重阻碍和治理路径

5月6日,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范梓腾与合作者,基于对我国中部某县的田野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县级政府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上,面临着来自政府侧和民众、企业侧的多重结构性和文化性阻碍。这些阻碍并发联动、相互强化,共同制约着县域公共数据的价值化利用潜力。优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县域治理的长效路径,需数据治理机构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着眼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关利益主体的认知驱动和能力资源,从转变认知理念、重塑制度体系、引入社会力量、构建数据底座和激活应用场景等入手,逐渐消解县级政府面临的多重阻碍,为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提供基础支撑。相关成果以“数据要素视角下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县域治理困境与长效路径”为题发表于《电子政务》杂志。

新闻链接:

https://igpp.fudan.edu.cn/51/62/c20953a676194/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_Kb8wOrUs9vDdLYxA9I1GdetzxNxLJxHpPNkIfOGj1uF5Nqu8tSrZhYkjtIxDWcKneTJKR2DCGvbfV4Xa56RZx583AVTlGLT_Bw7zQhGGHgVy3BUNPHmsL74BRXPSEtsfGs8VUwVjVE=&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出版专著《生育政策转变》

5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完成的学术专著《生育政策转变》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最近十多年来对国家生育政策改革问题的思考,聚焦讨论我国生育政策改革历程和未来继续改革。我国生育政策的转变,需要从“降低生育率”,过渡到以满足人们生育意愿的“生育服务支持”为目的。在低生育率社会下,国家需要加强家庭制度建设和完善家庭政策,特别是完善托育托幼服务体系,通过家庭部门和社会部门的政策改革促进女性发展。我国的生育政策应该从“调节性的生育政策”转向“适应性的生育政策”,应重视低生育率社会下影响生育意愿和行为的限制因素,针对“不想生”“不敢生”和“不能生”的具体困难,服务于“未意愿的怀孕”和“未满足的怀孕”两个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服务支持。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8fY4ro471txLs23rBWb7Q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沈国兵课题组发现提高贸易协定深度可改善制度环境,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

(a)合约模式的变化  

 

(b)供应链断裂概率的变化

注:虚线为制度环境改善前的合约模式分界线。右边热力图颜色越深表示其断裂概率的变化幅度越小

制度环境改善对合约模式和供应链断裂概率的影响

经济学院沈国兵课题组使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的全球双边HS1996的6分位中间品贸易数据和Hofmann et al.(2017)建立的全球深度贸易协定数据库中的贸易协定深度数据,探究了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形势下,高标准贸易协定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影响。通过构建制度环境与供应链韧性的动态合约模型,引入合约不完备程度和随机供应链冲击,理论模型表明,在供应链冲击下,无论是即期合约还是关系型合约,制度环境改善都将降低供应链交易关系断裂概率,且采用关系型合约下供应链更具韧性。结构估计和量化分析证实,提高贸易协定深度可改善制度环境,降低全球供应链断裂概率、增强供应链韧性;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都将降低中国从成员国进口供应链的断裂概率,且对中国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显著大于已有的贸易协定。据此,积极签订和加入高标准贸易协定,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将成为增强中国供应链韧性的有效措施。本文为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借鉴。相关成果以“高标准贸易协定与全球供应链韧性:制度环境视角”为题发表于《经济研究》第五期。

论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wuGaZ0p9F6CRCibk0SoJA

经济学院田素华课题组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改善母国环境质量

平行趋势检验

经济学院田素华课题组基于多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多种异质性稳健估计方法,识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污染排放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降低其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并且,在降低COD排放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总产出。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主要通过更严格的国家环境规制、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促进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来实现减排。相关成果以“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改善母国环境质量?——基于中国企业水污染排放视角的检验”为题发表于《经济学(季刊)》。

论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qwZretP9BaFq5TVB0RJJn2OKn4H0t9sIHw6lopulsybgMh9VZp5funv87PZL9hyYS8KdLDvfN4ACDOPgBqBKAuaZ3gYMZhAX9ZLL28wye3WnNPOkmT7BtFKwivY5KRH7n4GvdWnkE9yKhJYpesCNP7Y2FwGRhUtz&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集刊创刊

5月,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编的《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集刊创刊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集刊聚焦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议题,旨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复旦学派”。从马克思主义学科群视角,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主线,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本辑为第一辑,设置“特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党史党建论苑”“强国论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通讯”7个栏目,收入李君如等作者的17篇原创性论文。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