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在这场“学思用”座谈会上,上海12位社科专家谈如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2023年05月28日发布时间:2023-05-29

5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用”理论座谈会。会议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联合举办。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座谈会上表示,复旦大学是哲学社会科学重镇,学校把“时代之问,复旦答卷”作为开展好主题教育的题眼,就是要对标中央要求,进一步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把“学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回答时代之问、指导实践之向、照亮未来之路。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敏表示,召开这次理论座谈会是上海市理论社科界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要求的充分体现。上海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镇,理应在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上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智慧。

座谈会上,12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交流心得体会,发表真知灼见。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史学系教授姜义华阐述了“三个伟大的历史创举”,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立足中国14亿人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劳动价值学说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新,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新的理论总结,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更为强大的全新生命力。尤其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一般原理具体化为符合中国实际的基本制度、行动纲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名副其实地成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文明成为代表21世纪的文明。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任务”为题发言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特征,从理论的实质来说是从外在反思、从教条主义当中解放出来,能够深入到特定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之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不是拒绝对外学习,而是要通过文化结合的艰苦锻炼,使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批判的和能“思”的,广大学者仍需共同努力。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吴心伯回顾美国对当代中国研究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比当代中国的美国研究三个发展阶段:临摹、解剖、评判。他透露,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正推动建设教育部美国联合研究院,将致力于建设一个有原创性的中国美国研究教材体系,建立一个中国对美国的叙事框架和基本逻辑,服务国家对外政策。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以“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看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题发言,认为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概念范畴的现代意义,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意蕴,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现代意味,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要甄别筛选和批判吸收。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以“建构经得起国际比较的中国道路底层逻辑”为题,讲述自己率先提出“文明型国家叙事”的案例,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跳出单一学科思路,走向综合、跨学科的底层逻辑研究;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研究成果面向世界;要“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以引领整个世界为目标,以中国崛起为强大后盾,脚踏实地工作,摒弃形式主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从“中为外用”切入,讲述对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国际传播的几点看法,认为“中为外用”可对中国当代学者学术生产产生“倒逼机制”,促使学者在研究中着力原创概念和理论抽象,并学会上升总结为一般的概念和理论;用中国的概念理论研究别人,并在传播中促进更多外人用中国的理论研究自己。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周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发言,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要看到西方的现代化历史贡献,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前提,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警惕西方现代化的问题。要加快构建关于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体现五个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特征,以“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谈了他关于科技创新治理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考。首先,要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学科交叉,推动重大问题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其次,加强对中国科技创新治理场景特征的提炼,探索中国化的实践模式和叙事方式;第三,加快建设高等级学术平台,依托AI等技术进步,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开发新的分析工具、数据库及案例库;最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与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结合起来,与外部进行高频的信息和能量交换。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志强认为,法的概念在中国语境和中国制度中涵盖的范围和运作的方式都与传统的西方范畴有所不同。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把中国治理的本土经验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即共同的价值和技术的逻辑手段相结合。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以“内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的知识体系”为题发言,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增量,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最好的营养源;我们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叙事、历史叙事、世界叙事、文明叙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回顾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脉络和传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党报宣传实践、新闻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传统。面对深度媒介化社会,要立足广义上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立足数字化社会和全球化语境来看待数字中国的问题;要强化跨学科问题意识,加强意识形态的跨学科视角研究;要整合学术话语与媒介话语、社会话语,倡导更多扎根中华大地、对话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学术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志阔提到,复旦经济学科在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积极承担教育部的相关重大任务;坚持特色,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不断培养好研究的梯队,扎根中国现实,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是形成自主议题设置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解决当下和未来潜在经济方面当中的问题。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