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健康科普创新土壤!复旦上医展现“为人群服务”生动实践

作者:张欣驰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5-26

在5月26日举行的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领衔完成的项目“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与健康生活科普”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这也是该类别的唯一“特等奖”。在科学技术普及奖的获奖名单中,复旦上医还荣获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

近年来,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复旦上医,健康科普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秉承“为人群服务”的精神,走出诊室、实验室,让高深的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健康教育的领军者。

大咖投身科普 回应百姓关切 

好的健康科普是另一种形式的“治病救人”,提高民众医学素养和疾病诊疗同样重要。短视频、漫画、播客、直播……复旦上医人不断探索全新的打开方式,打造“爆款”科普大礼包,让医学科普“火”出圈。

张文宏团队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普

“回应老百姓关切的健康问题,讲老百姓想知道、听得懂的医学知识,这才是‘大科普’。”张文宏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后向媒体表示,他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当初就是抱着“大科普”的初衷,开通公号,并在新冠疫情来袭的第一时间加入到科普抗疫的大军中。在他看来,科普是一场充满人文情怀的沟通,科普工作者要和民众站在一起,才能真正打动老百姓。后疫情时代,张文宏及团队仍坚持做科普,到全国各地做公益讲座、向边远地区免费发放科普图书,“我们希望,科普能让人们从更高层级认识健康、感知生命。”

在此次复旦上医荣获的科学技术普及奖二三等奖的项目中,有的采用全息影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传递耳鼻喉科医学知识,守护人们健康五官;有的绘制原创科普漫画,打造“小卫士训练营”,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健康的种子;有的在脑电图预约单上印制科普内容二维码,让健康科普成为门诊便民服务的重要部分;还有的以专业和温情打造乳腺肿瘤领域健康教育漫画作品,传递科学知识,护航女性健康。

以科普为人群健康保驾护航的意识,始终根植于复旦上医人的血液之中,不少大专家就十分热衷科普。

闻玉梅参加2020年1月3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向大众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曾指出:“科普是科学家为人民服务的最好的一个桥梁。做好科普,让科学走进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心里。”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之时,平日低调的闻玉梅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亲自撰写文章,做科普讲座,以科学的力量抚慰人心。科研团队的成员也在闻玉梅的感召之下,在全力开展科研攻关的同时,开展科普宣讲、发表科普文章,及时面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

2020年2月24日,吴凡带来复旦大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让广大师生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社会治理等多角度了解相关防控知识与政策,提高科学防控能力。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科普达人,作为我国第一档直播的医学科普广播节目兼职主持人,吴凡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从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主持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健康乐园》。面对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新冠疫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如其来的健康热点问题,吴凡总是在第一时间站在最前沿,面对媒体释疑解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和防控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科学防控。

杨秉辉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开展健康科普

为使“硬核”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不少老一辈专家纷纷“触网”,拉近大众与医学的距离。中山医院原院长、终身荣誉教授杨秉辉正是这样一位“潮人”,年逾八旬的他紧跟新媒体时代潮流,2018年,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上线。其上,有关医学科普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小品文,解析病理;一类是短篇、长篇医学小说,寓教于乐。在杨秉辉看来,“医学是直接为人服务的,所以重要的是让民众理解。医学科普是医生应尽之责!”

凝聚各方智慧 打造优质科普

跨界碰撞,火花频现。近年来,医务工作者们尝试打破院校“围墙”,汇聚各界专业力量,精心打造推出一批专业、高品质的健康科普成果。

日前,2022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揭晓,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凭借《以“破圈效应”跨界探索女性健康精准科普新路径》项目斩获(个人)一等奖。宫颈癌的科普及防治是华克勤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华克勤尝试走出医学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开创性质的工作中,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医疗问题,如探索AI等创新技术的医疗实践以及医学知识科普。在她看来,“医学科普是高性价比、经济有效的‘处方’”。

华山医院联合出品科普微电影《粉色蝴蝶》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华山医院携手陈薪伊艺术中心精心摄制,并与上海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医学科普力作——微电影《粉色蝴蝶》正式首映,让更多女性真正了解乳腺相关的知识和误区。专业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医务工作者的本色倾情出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医学生们走进社区,为老人们开展科普讲座

随着健康科普蔚然成风,越来越多“新鲜血液”加入科普队伍,让健康科普生生不息。日前,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一家养老院迎来了药学院的师生们,他们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普及科学用药知识。这些学生都是药学院“法莫西”学生讲师团的成员,讲师团的医学生们通过基层科普宣讲等形式,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发挥专业本领,为群众做出服务贡献。

在健康科普实践中,年轻的医学生们也带来了全新的创意和脑洞,让人耳目一新。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设计出品《小帅带你战疫情》科普系列漫画,漫画通过两位主人公“王小帅”和“复晓卫”问答展开,针对公众关心的健康问题热点,以生动的形式呈现专业的知识。

发挥上医力量 护佑人民健康

连日来,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打开你的盲盒’——人体解剖艺术展”正在此展出,一幅幅“脑洞大开”的画作,一个个创意无限的摆件,将原本神秘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给公众,这也是人体科学馆探索医学科普的崭新尝试。

作为上海市最早的医学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复旦大学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由人体科学馆、病理标本博物馆两部分组成,依托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和病理学科的技术力量建设而成。科普基地通过进社区开展科普健康讲座,搭建新媒体科普平台,开设馆内专题展等方式加大科普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复旦上医积极为健康科普的传播搭建更多平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打造复旦上医健康科普品牌。从2021年起,复旦上医连续两年举办健康科普短视频大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原创健康科普作品。同时配套开设科普传播工作坊,力邀资深媒体大咖走进校园,为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点亮科普传播技能树。“复旦上医”微信公众号“尚医科普”专栏也应运而生,为读者解答健康问题,破除健康谣言。

上医治未病。复旦上医以一系列活动和举措为契机,不断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厚植科普创新的土壤,以高质量科普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中积极发挥上医力量,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上医应有贡献。

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复旦大学多语种校歌发布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