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获奖者线上线下共聚!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二十周年交流论坛举办

作者:张欣驰 等摄影: 视频: 来源:校团委、医学宣传部 等发布时间:2022-09-26

廿载无悔,医路征程。9月25日下午,作为上医创建9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二十周年交流论坛在中银大厦举办。复旦大学十届“十大医务青年”线上线下汇聚一堂,共话“正谊明道”上医院训传承,弘扬“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上医精神。

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徐豪,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等出席活动。

自2001年起,复旦大学每两年开展一次 “十大医务青年”评选活动,至今已开展十届,累计选树102名优秀青年榜样。20年来,他们在生命之路、脱贫之路、抗疫之路上不懈探索,迎难而上,走在时代需要、社会呼唤的第一线,为广大上医青年树立了榜样。

点击观看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们的心路历程和寄语

领导嘉宾与历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代表合影

心怀“国之大者” 不忘医者初心

金力在致辞中指出,95年来,一代代复旦上医人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希望新时代的复旦上医青年坚持立医为民、生命至上,在服务健康中国上树标杆、勇争先;坚持崇尚医德、秉持医风,在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上树标杆、勇争先;坚持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推进医学创新进步上树标杆、勇争先。复旦上医青年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主动融入到服务国家,服务上海的战略大局中,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广大青年的职责使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邬惊雷在致辞中指出,上医在95年发展历程中,国有召、召必应,面对国家需求,上医人始终牢守民众生命线,走在时代最前沿,勇担时代重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面对社会和医学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今天的医务青年应涵养勇立潮头的志气、不断创新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不忘医者初心,始终为人群健康做出复旦上医人应有的贡献,擦亮“复旦上医”金字招牌。

支持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守川对银校双方合作表达了肯定和期待,并对医务青年的发展送上真挚祝福。他表示,大家有幸在后疫情时代共同见证新一批优秀医务青年的成长,学习“正谊明道”理念,学习“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精神。医者初心、为国奋斗、薪火相传,优秀的医务精神传统值得代代传承。

前辈寄语:指引、传承和超越

前辈的寄语是最好的指引。现场,首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周行涛分别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专题分享,两位医学界前辈讲述自己从医的心路历程,为医务青年们送上殷殷寄语。

葛均波院士回顾了自己从求学到出国深造再到回国报效祖国的历程,他表示,“青年人无法也没必要重复前人的道路,而是应该在自己的时代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他勉励青年医务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并且勤勤恳恳践行,不轻言放弃,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路虽远,行则将至。医学就是人生,这条路很长,希望你们能走得比我更好!”葛均波院士为青年医务工作者送上寄语。

周行涛回顾了自己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的“追光之路”,他介绍了自己和团队在眼科视光领域的临床和科研创新实践,以及投身近视防控公益科普的探索。他表示,仅仅做一个好医生是不够的,更要做一名好导师,带领更多年轻人走上这条“追光之路”,他勉励青年医务工作者,“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哪怕面对挫折困难,也要坚持翻山越岭,坚韧向前。”要从临床和科研训练中不断历练自己的多元学习与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他也嘱咐青年医务工作者要保持健康体魄,只有健康的自己才能为广大人群的健康服务。

走过二十年,携手新起点。在两位前辈的分享后,《医路二十载,薪火向未来——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访谈录》书籍发布,该书记录了复旦大学历届“十大医务青年”荣誉称号获得者们的求学故事、成长历程、行医纪实和人生感悟。同时,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联盟启动。

随后,医学院领导和支持单位领导共同为第十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和提名奖获得者颁奖。“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新的起点上,医务青年必将传承上医精神、续写上医辉煌。

青年立志:奋斗、接续和展望

在圆桌论坛环节,5位历届获奖者走上舞台,畅谈从医初心与信念,接续上医95年的光荣传统,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来自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朱巍表示,对于医者而言,任何荣誉都比不上来自母校、来自患者的认可,作为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传承上医的精神底蕴。同样,来自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宋剑平是朱巍的学生,师徒二人分别荣获第五届和第九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成为最好的接续传承典范。宋剑平曾参与援藏工作,目前正在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开展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在宋剑平看来,通过老师和医院其他前辈的言传身教,自己正在努力学习传承前辈精湛的医学技术、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团结友爱的精神。

来自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的孙金峤刚结束为期三年的援青回沪。他在现场讲述了三年援青之路的点滴故事。援青期间,孙金峤担任果洛州卫健委副主任兼州人民医院院长。他和团队一起,填补当地医疗机构的多项技术空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持续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2021年初,孙金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正是上医精神的体现和传承。”孙金峤表示。

来自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江一舟表示,不断总结当下在临床、科研过程中的困惑,并进行反思,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前进,“我的期望是做一名真正的临床科学家,做值得病人托付的好医生,做有用的研究,真正造福广大患者,也奠定上医在国际的地位。”

来自妇产科医院护理部的顾春怡回顾了在取得这份荣誉后,自己经历了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历练,但始终初心不改,密切关注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尽心尽责践行医者使命。 

浩浩荡荡来时路,历历可见新征程。医学永无止境,新时代赋予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在未来,以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为代表的广大上海医学院青年医务工作者也将继续践行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