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理工科专场(一)举行!庆祝复旦建校117周年!

作者:章佩林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05-23

昨日(5月23日)下午,围绕“科学前沿与未来”主题,由党委宣传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理工科专场(一)举行。本次报告会通过复旦大学官方视频号、B站和微博进行直播。

科学报告会旨在弘扬学校学术传统与文化传承,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彰显复旦学者立足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建设的志向和情怀,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高教师育德育人能力、提升教师为国担当境界。

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主持报告会,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蔡荣根,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雷震教授,化学系刘智攀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林金钟,大气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王桂华教授,围绕各自所在领域的前沿科技进展、突出科研成果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分别以《现代宇宙学与引力波》《不可压流体方程组的非线性内蕴结构》《机器学习原子模拟解析复杂体系结构》《新一代mRNA药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海洋发展与地球未来》为题作专题报告。

张人禾在主持时指出,五位教授的报告让大家对不同方面的前沿科技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感受到复旦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流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校庆科学报告会是学校的优良传统,旨在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推动学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学生培养、卓越学术成果产出。全面提升科技原创能力、应用转化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是学校不断努力的方向。希望今天的科学报告会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师生以更加昂扬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建设好“第一个复旦”。

蔡荣根作题为《现代宇宙学与引力波》的报告 

“理解宇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的初心和使命。”校友蔡荣根院士借用“盘古开天地”、“ 浑天说” 等神话来介绍中国人对宇宙早期的认识。现代宇宙学起始于1917年爱因斯坦应用广义相对论于宇宙的考察,主要要探讨的问题是宇宙的起源,它的演化和命运。过去一百年,宇宙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标准宇宙学模型。蔡荣根从宇宙的起源、物质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三个方面介绍自然界基本的科学问题,提出现代宇宙学取得的主要成就、机遇和挑战。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1916年预言的,2016年被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以此开启了一个宇宙学研究的新时代,他介绍了引力波的观测对揭示现代宇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作用。

雷震作题为《不可压流体方程组的非线性内蕴结构》的报告

“数学来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在雷震看来,数学的问题大多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甚至日常生活,但其表述形式和研究深度远远高于直觉和常规逻辑。同时,人们期望数学的研究成果和所得到的结论可以应用于实际,要回到解释和认识自然、解决自然的问题上来。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多个新发现的不可压流体所满足的非线性内蕴结构,继而介绍了这些结构在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组、弹性与粘弹方程组、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等基本力学方程组最核心问题的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雷震最近承担的华为项目中,他和沈维孝教授及他们的学生等解决了可以设计计算某些铁磁配分函数的快速算法的问题,推广了李政道-杨振宁先生的单位圆定理。

刘智攀作题为《机器学习原子模拟解析复杂体系结构》的报告

“化学是比较具体的,核心就是创造新反应和新物质。”是否能通过理论来预测、判定未知物质的结构,尽管本质上是数学的NP-hard难题,仍然是众多科学家长期追求的梦想。人工智能在建立这种新的研究方法,为认识、揭示新自然规律和新的发现提供了基础。刘智攀介绍了课题组发展的SSW理论计算方法,人工智能计算模拟软件LASP,并通过这些方法来预测复杂体系的结构,应用于团簇化学,催化化学,半导体材料等。

林金钟作题为《新一代mRNA药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的报告

“为什么要做mRNA药物(疫苗)?”林金钟以提问开启了他的《新一代mRNA药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报告。作为最近两年的热门话题,mRNA疫苗在对抗全球新冠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RNA分子作为新一代创新药也获得了极大关注。mRNA疫苗的成功得益于对mRNA翻译调控的基础研究和长达30年来其作为药物分子的应用积累。在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mRNA分子的工作机理,探讨了mRNA药物转化中的难点。最后,他介绍了复旦大学mRNA平台在新冠mRNA疫苗研发上的进展,希望为中国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王桂华作题为《海洋发展与地球未来》的报告

“现在是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机,需要各个学科的有志青年人才为之做出贡献。”海洋科学在我国迅猛发展,王桂华从海洋学科的特点出发探讨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从观测、模式和理论角度,他简要分析了海洋学科(动力部分)的主要进展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他介绍了最近几年复旦大学在海洋科学所做的工作,希望能够引起不同学科同学的兴趣和共鸣。“海洋科学仍有大量未解之谜,在观测、模拟、理论等方面都有取得突破的空间。”

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复旦校长陈望道提出,“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当年的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也从此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

今天的校庆科学报告会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立足“第一个复旦”发展目标,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全校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肩负责任担当,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