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宝藏UP主:与导师相处的故事让我的视频播放量过百万

作者:金梦圆、王江帆摄影: 视频: 来源: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2-05-11

有这样一位宝藏复旦UP主,他将自己与导师的故事拍摄成数个视频,总播放量达到数百万,并获得了专业领域内多位学术大佬的转发。他的视频讲述了什么?何以达到百万播放量?他和导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他认为要如何与导师相处?

2021年底,在复旦法学院学习法律史的戚宇辰(-戚戚戚-)在B站上传了一条名为《要疯了!只有我每次和导师谈话在两小时以上吗!!》的视频,视频发布后,获得了数十万人的播放观看。

有人在留言区揶揄UP主:该视频会被他的导师看到,但戚宇辰相当自信地表示:导师并不在互联网上冲浪。

于是,戚宇辰的粉丝们高呼着“助力每一个梦想”,将该视频大量转发,许多法律史专业的同学、老师们纷纷将视频分享至班级群、师门群,甚至法律史专业领域内数位知名学者也参与了转发。于是,在众人的努力下,戚同学的导师最终看到了这个视频……

之后,戚宇辰讲述此事的短视频《视频果然被我导师看到了!连院长都知道了!还被学界大佬们转发分享啊啊……》再次火爆,获得了数百万的播放量。

截至目前,戚宇辰的B站累计播放量过千万,吸引了近20万关注。许多网友在其视频下热议自己与导师相处的故事,分享自己冷门专业的就读体验。

戚宇辰在拍摄视频时善于使用成语,有粉丝发现他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中用到了十多个成语,还自发整理出视频中提到的成语。戚宇辰富有表现力的讲述方式让不少网友调侃道:更应该去学戏剧表演。

怕“火”的网红UP主 

本科期间,曾有朋友推荐戚宇辰做自媒体,但他对此有所顾虑。他的本科学校做自媒体的人比较少,缺乏可以参照或者效仿的成功前辈,同时他也担心热度与名气会扰乱个人生活,“我其实比较怕火。万一火了的话,个人原来的生活轨迹可能会被打乱,对我来说或许会影响心态和学业。所以一直没有尝试。”

2019年底,戚宇辰保研至复旦大学,此后疫情爆发,为了给自己按部就班的平淡生活增添乐趣,他决定将B站作为自己记录生活和新奇想法的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展示真实的自我,留住生活中的美好。他说,人在向着未来奔跑的时候,总需要停下来回头看看。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视频的观看人数寥寥。戚宇辰明白,要想获得更多的观看量和关注,就需要研究成功的有流量的视频,总结出吸引大量粉丝的方法。但是,比起迎合流量,他更想坚守自己记录生活和创意的初心,不太想媚俗。

有时候,戚宇辰也会沮丧,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认认真真制作多日的vlog没有人看,而随随便便剪了约30分钟的录取通知书开箱视频却有好几万的播放量,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这有些挫伤戚宇辰的积极性。加之在研究生开学之后,过去拍摄耗时较长的视频题材与戚宇辰的学习生活安排产生了冲突,于是,他停更了近一年。

转折点出现在他恢复更新后发布的第一个视频,这个视频讲述了他与“李国奖”同学相处的片段,播放量达到数十万。这是他第一个“火”的视频。

观看戚宇辰的视频会发现,他的许多视频素材似乎是走路时随手拍摄的。当被问及这是否是故意设计的互动场景,戚宇辰表示了否认。相反地,他追求自然,想要尽可能真实、舒服地记录日常生活。走路时进行拍摄,他便不需要一直盯着镜头,表现就会更加自然。同样地,他会选择在周围人都不多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因为当他处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会感到腼腆。追求真实是戚宇辰制作视频的最大心得,他意在向大家分享真实的想法,记录和朋友之间真实的日常生活。

爆红视频背后的师生情 

不想“火”的UP主还是火了!戚宇辰与导师聊天的系列视频获得了数百万的观看量,引发众多网友留言写下自己与导师相处的故事。不少网友表示,十分羡慕戚宇辰与导师的相处方式。

当被问及对于师生关系的看法,戚宇辰认为,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从小到大,他在尊师重道的同时,也能和老师如同朋友般相处。他不仅与导师交流学习内容,也经常谈及日常生活。

戚宇辰说,他的导师和专业的其他老师们都是非常纯粹而可爱的学者,既有丰厚的文史底蕴、传统的文人风骨,又重视生活的多样性;他们鼓励学生深造,但又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读博的前景和出路,“合理劝退”。

法律史专业的老师们经常鼓励同学们,学习时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导师,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相互连通,博采众长。戚宇辰表示,相比于做出学术成果,老师们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术训练。他们认为,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做引导,学生们做出成果是早晚的事情。

在一次与学院其他专业同学们的交谈中,戚宇辰发现,原来只有自己和导师的交谈时间“按小时计数”。有很多同学十分好奇戚宇辰和导师的聊天内容,于是他便制作了上文提到的视频。

戚宇辰表示,在聊论文写作时,导师会先让自己阐释文章的主要内容、谋篇布局的逻辑,然后提出质疑,看自己能否应答自如。之后,再对每个部分提出修改意见,把文章的标点、用词等不当之处圈画出来,一句一段地分析。

戚宇辰和导师都很喜欢观点分享和碰撞的过程,他们可以为一个小问题讨论很久。他戏称自己是“问题学生”,每次交谈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而导师都会一一解答,他们还总是能从一个问题谈到另一个问题。这便是戚宇辰和导师每次的聊天时间都能达到两到四个小时的原因。

法律史专业在校老师、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合照 

谈到与导师的沟通方式,戚宇辰说,因为老师比较忙,科研、授课等任务较重,遇到问题时,自己能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如果确实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他会提前整理好想要交流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询问老师。在与老师沟通时,他会现场做批注和笔记。

戚宇辰认为,不同的老师风格有异,有的老师看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老师则会耳提面命地督促学业,但他们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关爱学生,鼓励学生成长。

戚宇辰表示,在选择导师之前,可以多和同门的师兄师姐交流,了解不同风格的老师,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导师。但大学期间,除了老师的指点,自我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对于学生来说,导师殷切的期望有时是动力,有时也是压力,戚宇辰也不例外。他时常害怕无法达到导师的预期,辜负导师的期望。但当在学业上遇到困难和阻碍时,他会选择直接向导师反馈。

导师会安慰他,在科研路上,老师需要做的,是告诉学生路的方向,路上应该如何去走,在哪里容易误入歧途。存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叹是必然的,可能会因为路途过于漫长无法到达彼岸,但只要走在路上,不断靠近终点,就比停留在原地要成功。

戚宇辰说,与老师沟通之后,他得到了很大启发。

视频爆红之后 

在得知自己的视频被许多老师转发后,戚宇辰的求生欲拉满,在自己视频的评论区留言,“我完了,要退学了”“老师们你们看到的话不要骂我!!我们专业是最棒的(之一)!!!”。但事实上,很多同专业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高兴,戚宇辰让更多人知道了法律史这一专业。

戚宇辰说,虽然很多学界的老师曾向导师求证过视频中的人是否是自己的学生,但是导师在看过视频之后并没有特别的表示。不过,在导师与他的谈话中,会透露出一些导师已经知晓的小细节。“我们说到七点的时候,导师会惊叹又谈到了饭点,对此他感到非常抱歉,说之前没有考虑到吃饭的问题,然后递给我一个橙子,我觉得很可爱。”

视频中,戚宇辰多次表示自己的专业是“小众专业”。一直以来,他都非常喜欢中文系的文字学和民俗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选择保研时,出于对复旦的喜爱和跨保中文系难度的考虑,戚宇辰便选择了复旦法学院中他最感兴趣、最偏向于传统文化的专业方向,即他现在就读的法律史专业。

他认为,选择了小众专业的人,会更有挽救学科的危机意识和沉甸甸的使命感。如果学科门下的学生都对这个学科不闻不问,那这个小众专业就会变成冷门绝学,逐渐消亡,将再也没有人能体验到这门学科的美了。

在获得老师和粉丝们的关注与鼓励之后,戚宇辰坦言,之后在记录生活之外,也想做法律史知识的分享,进行一些知识性的输出。他希望给大家带来笑声的同时,也能够引发欢笑之后的思考。

制图: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