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致敬劳动者 | 他们为在校2.6万师生送来一日三餐!

作者: 殷梦昊、金雨丰、尚嵘峥、冯俊婷摄影:受访者提供 视频:王玥、熊翔鹤、罗鹏飞、何家明、李茜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05-01

特殊时期的复旦校园

食堂成为最繁忙的角落

四校区在校师生2.6万余人

一日三餐,打包上门

靠的是一群人默默坚守

夜以继日,“火力全开”

一蔬一饭总关情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向坚守一线的食堂后勤员工

致以诚挚问候与祝福!

谢谢你们!

“早餐是最辛苦的”

“早上吃什么?”

每天早晨天已大亮时,一辆辆运输早餐的小推车、三轮车从食堂出发,稳稳停在各个宿舍区前。打开保温箱,包子、豆浆、鸡蛋、蒸饼……品种丰富、热气腾腾的早点已经搭配好打包进一个个塑料袋。不多久,它们就将被送到同学们手中——食堂员工们持续数小时的一场“硬仗”又一次顺利完成了。

时间回到凌晨一点,南区食堂早餐工作人员已经起床。这比平日要提早了两小时。

最近,南区一楼早餐组组长陈明瑶脑子里就只剩一个“忙”字,“来不及思考其他事,所有人都在转个不停。”他带领的9人小组目前每天为南区师生供餐约3700份,达到疫情前供餐量的三倍。骤增需求下,食堂经理为他加派了3个人手。

1:00起床备菜、烹饪,4:00打包,7:30发餐,10:30忙完吃饭睡觉,下午3:30起床继续忙到傍晚5点,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饭菜,晚上再睡会儿,再爬起来继续干,如此循环,没有一秒多余。加上天气转暖,后厨温度高达三十多度,每天都是一身汗。

同样是凌晨一点,江湾一楼食堂早餐组组长马帅和6位同事也起床开始做早餐,蒸包子、摊饼、煮鸡蛋……在几个小时内制作好3000多份早餐,送到三分之二的江湾校区师生手中。“光要煮的鸡蛋就是往常的十几倍。”马帅说。

张江校区食堂这两天由于手工类餐食较多,早餐组更是从凌晨12点就要开始准备。

一个包子,一个饼,一个鸡蛋,配牛奶或豆浆——一份再平常不过的早餐,乘以两三千的倍数,加上消杀、打包、运送等新增工作量,意味着早餐人员必须分秒必争。

“必须边做边打包,不然根本打包不完。”陈明瑶说,基本上早餐还没做完,一半员工都要投入打包工作。每份早餐包含三四个品种,有包装、不易洒的打包进一个塑料袋,油多的得分开打包,玉米也得单独打包……

“早餐是最忙的。”旦苑千喜鹤餐厅负责人杜科农清楚记得,4月4日凌晨近两点,收到了学校严格落实封控管理、旦苑食堂需要向宿舍区配送三餐的消息。事情紧急,任务量大,他立刻叫醒尚在熟睡的20多位员工,动用大库中储存的半成品进行加工……从半夜忙到天明,第一天的3000余份早餐做好、打包,再由员工们统一装进50余个灰黑色大保温箱,通过小推车、三轮车等方式送到宿舍区。

为满足少数民族师生食用清真餐的需求,各校区清真餐厅在封控期间也依旧保证供餐。北区食堂清真餐厅点心师马秀芸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复旦工作4年的她对当下疫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希望“能出一点力就出一点力”。

封控以来,她一人扛起北区清真餐厅的早点工作,每天制作约380份早点。从凌晨2点半开始做包子、鸡蛋饼、烤饼、花卷、玉米饼等,种类轮换,此外还要协助同事打包七八百份餐品,再为次日工作做准备。虽主要负责早餐,但马秀芸也要忙上一整天,一刻不得闲,回到住处,常常累得来不及洗漱,倒头就睡。

人尽其责、物尽其用

面临货源不稳、物流受限,如何利用现有食材、人员、设备实现高效保供,考验每位食堂管理者。

“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定好岗,做饭、消杀、卸货、打包,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整条流水线,一个人也不能缺。”南区一楼食堂经理王倩说,所有人都保持统一的工作节奏。

校园进入封控状态以来,旦苑食堂负责向东区、政通路宿舍区配送一日三餐,还曾向本部宿舍的人员提供即买即走式服务,每天出餐量超10000份。从接收食材、加工烹饪,到分类打包、统一配送,这些工作都由旦苑餐厅近70名留校后勤人员完成。

杜科农介绍,目前旦苑食堂利用半成品存货,根据每天运来的物资情况制定当天菜谱。2个大蒸箱同时开工,每次能蒸下1000份单品;4口大锅,每口能煮上一箱360个鸡蛋。这些设备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使用,小灶一次只能热50袋豆浆,就改用大灶热;不同食材有不同加工要求,又能蒸又能煮的鸡蛋就机动“待命”;为了防止粘连,饺子需要先煮熟,再过油炸一遍……这边加工,那边同时流水线打包成品装进保温箱,避免餐品变冷。

枫林校区食堂曾有校园封控送餐的经验。此次封控后,枫林一楼食堂经理李长静立刻参与了学工、总务、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参加的讨论,并根据在校师生人数及食堂情况明确了分工。李长静所在食堂负责向东、西苑学生生活园区提供每餐段约2000份的套餐,B1等食堂提供约1600份。

食材方面,枫林食堂保有4-5天的储备,并每天补充新物资,做到“先进先出”,一边注重储备保质期长、耐储存的食材,同时根据师生需要采购水果、牛奶、优酸乳等短保食品。受限于物资物流,学校采购的食材品种有限。厨师们因地制宜烹饪,想办法给师生变换口味。

“一个鸡腿可以清蒸,可以葱油,可以红烧,也可以用五香粉处理后在油里炸一下;大排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吃法……”说起吃的,经验丰富的李长静如数家珍。

相较于往常相对平缓的客流,封闭管理期间要求定时配餐,各食堂需要赶在配餐时间前完成餐食制作、打包、装运等一系列流程。江湾食堂一楼代班经理童志樑说,以午餐为例,江湾食堂一楼要在10:50前打包好所有午餐,再把装满的44个保温箱装车。

考虑到疫情中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在位于浦东的张江校区食堂,经理易昌英将员工划分为两个批次,分别在两个楼栋休息。“即便发生突发状况,也保证食堂不停摆,师生吃上饭。”

“再忙再累,也要保证食品安全”

艰巨任务背后,是不能放松的卫生防疫要求。

食材来得不易,进校需要进行严格消杀。货车开进校园,会有专人穿戴好整套防护装备,先对车辆整体消杀,搬运物资时,则对成箱产品六个外表面逐一消杀,对蔬菜等产品则利用紫外灯等进行处理。进校后,货车驾驶舱立即贴上封条,保证驾驶员和校内人员全程无接触。成吨成吨货物,全靠男员工们卸货、搬运、消毒、入库。

由于市区交通管制等因素,物资运输时间不稳定,各食堂经理和仓库保管员24小时随时准备接货,有时一夜要起来两三次。20岁的李梦月是江湾食堂保管员,上个月刚刚从后勤岗顶到这个岗位。每当装载着蔬菜、冻品、调料等物资的卡车驶入,她的工作就来了,一个个仔细核对物品清单,确保所有物资到位。

“半夜十二点来货就十二点去,一点来货就一点去。”李长静说,最晚的一次卸完货已是凌晨3:30,早餐师傅已开始上班。易昌英也每天起床收货,一次不落。他说:“作为一个一线的管理者,我应该亲力亲为,冲锋在前,给员工们做表率。”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每一座食堂每天进行四次消杀,当天上报。江湾食堂设安全专员,每天检查包括操作流程、食材使用和储存是否规范等;张江食堂要求食材必须经过两遍消毒。送餐过程中,人员也要求做好防护措施,保温箱从宿舍区运回后,放置后立刻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投入下一轮循环使用。

“再忙再累,也要保证食品安全。”王倩提到,有段时间保洁蛋断供,只能买到普通鸡蛋,员工们每天清洗几千个鸡蛋就是一个大工程。“我们要求不仅要干净再下锅,并且鸡蛋要单个打包,再跟包子什么的放在一起。”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堂员工们,收到封控消息后,无一例外选择留校坚守,学校也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配发生活物资、慰问品和所需药品。

杜科农在准封闭管理初期,因工作劳累病倒,按照规定上报隔离。病愈后,马上回到岗位继续工作。目前,他通过调整安排人手,避免有人从凌晨一直干到中午班、晚班的情况。

“每一个人都很辛苦,但再苦再累,我们始终一条心,从来没有说撂挑子不干了的。”王倩说,大家已经奋战三个多礼拜,体能逐渐达到极限。有人躲在被窝掉眼泪,但半夜听到要收货,还是默默擦掉眼泪,爬起来继续干;有人在后厨差点晕倒,她立马安排休息,但不一会儿对方又主动上前,开始做点打包的活儿。

最让她动容的是,一位男员工的妻子被感染必须隔离,尚在幼儿园的孩子无人看管,王倩本想为他申请离校,但对方思考再三,主动提出留下,孩子先交给老乡照顾。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枫林食堂早点师梅晓娟也一直坚守岗位。她的丈夫、父母都是复旦后勤工作人员,自校园进入准封闭管理状态以来同样居住在校内,她便把12岁、6岁的两个孩子托付给了上海的舅妈一家照看。

“食堂的领导们对我们特别关心,大家就和一家人一样。每一句‘辛苦了’,对我们的意义都很重大。”学校准封闭管理后,马秀芸第一时间收到了学校配发生活物资和校领导的关心慰问,觉得心里暖暖的。每当看到年长的食堂负责人帮助年轻员工仔细穿戴防护用品、拉拉链,她总是鼻头发酸。“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远在宁夏老家的女儿已成年,这让她能放心留在上海工作。最近马秀芸一周都没有来得及发消息关心,满怀愧疚地向女儿道歉,女儿反过来安慰:妈妈,不用担心我,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坚持就是胜利。”马秀芸期盼疫情结束,让大家恢复平静的生活,与家人早日团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共渡难关。”

制图:实习编辑:向家萱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