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华山医院三代神外专家心血,周良辅院士主编《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问世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出版社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2-01-18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主编的《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

《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秉承编写初衷,第三版依旧致力于介绍和推广神经外科已取得的新成果,在保留前两版经典内容基础上,内容全面更新,收集了5年来经典文献资料,对5年间神经外科丰硕的发展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融合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经验。

这本凝聚华山医院几十年经验的、具有高临床实用性的《现代神经外科学》将为广大的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一本实用的临床参考书。

点击观看周良辅院士采访视频

神经外科学的宝典

《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一版)于2001年出版,至今已整整20年了。《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二版)出版于2015年,距今也已经6年了。在这段时间内,学科有了很大进步,亦有突破性进展,许多基于循证医学的定期更新的指南或共识相继问世。

经历6年时间的锤炼,《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新鲜出炉,这本神外医生必备的案头宝典都有哪些亮点内容值得关注?

经多个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急性脑缺血卒中采用溶栓和血管内取栓已成常规,且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效果;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积极控制血压和防治血肿扩大也取得一定疗效。这些可喜的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卒中束手无策的悲观态度,使人们看到卒中可防可治。

对脑外伤和脑胶质瘤的深入研究不仅解疑答惑,而且厘清了攻克方向。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加上术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已成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其中,多模态影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有条件者配合术中磁共振导航,也成为标准术式。组织病理加上分子病理诊断的个体化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和避免并发症奠定了基础。

在相关学科方面,引领人类第4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大跨步地进入各行各业。AI以其超越人类的记忆力和图像识别力在医学领域大显身手,对医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如何看待和应用AI;国内外研究机构相继推出脑计划,作为能与脑对话的神经外科医生,应该如何积极参与?

近年来,脑解剖和相关生理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语言中枢,包括语言模型(如Wernicke Geschwind模型),已被语言网络取代。再如,颅内不仅有类淋巴系统,还有淋巴管;脑脊液不是循环的,而是流动的等。前者(有关语言)和后者不仅分别平息了长达100多年和300多年的学术争论,而且更新了我们对语言、脑脊液、类淋巴系统和颅内淋巴管的传统认知,更新了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方法,拓宽了与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方向。

以上提及的神经外科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均收录在《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中。

《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保留前两版的总布局,共8篇,总章数从第二版的140章增至148章,总字数由第二版的3152千字增至4257千字。新增的章节有:18强化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康复20临床前期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和疗效比较研究33颅外脑动脉钝性损伤8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无电离辐射治疗120顽固性耳鸣126微意识昏迷147神经外科与脑计划148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原有章节也全面更新,特别是在相关章节内增加许多新内容,如语言、脑脊液和类淋巴系统、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2016)、非惊厥性癫痫、脑动脉瘤的预警医学、脑动脉瘤壁增强、复合手术室、外视镜等。

在本书定稿之际,WHO2021)发布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为了紧跟形势,呈现最新进展,编者将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详尽的解读,附在书末,以飨读者。

临床实训中心

2018年下半年,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试运行。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脑疾病中心、复旦大学脑疾病中心、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培训基地在这里挂牌。占地200平方米的神经外科研究所拥有上海脑库、显微外科解剖室、内镜外科解剖实验室、脑功能研究实验室(内有3.0TMRI、高密度EEGVR平台)、GMP实验室、分子细胞实验室、AI实验室、无离子辐射实验室等平台,全方位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和临床基础研究及培训。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与总院、浦东院区和宝山院区及上海伽马医院的神经外科一起,共同构成名副其实的神经外科的“航空母舰”,年治疗量逾2万例。这些大量的临床病例亦是本书的基本素材。

“宝典”背后的“宝藏”科室

神经外科医生手中的一把刀,探入的是大脑这个人类最精密、最神圣的领地。追求卓越,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使命。周良辅院士曾在采访中这样说过。周院士不仅是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泰斗级专家,也是享誉全球的神经外科专家。他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也被国际神经外科最权威杂志《神经外科》(Neurosurgery)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

1952年建科以来,当年中国南方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华山神外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从两名医生、八张床起步,如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每年手术量达到1.7万例,成为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别人开不了的刀,他们能开;别人能开的刀,他们开得更好!

70年里,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紧跟疾病谱变化,对标世界最高标准,一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在我国神经外科发展史上写下了第一例脑肿瘤手术、第一例脑动脉瘤夹闭术、第一例脑干内生型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第一例自体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开放性颅脑外伤等多个第一。迄今共施行了逾10万例脑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巨大的临床服务数字背后是彻底扭转脑部疾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历史。

周良辅院士(右一)与毛颖教授(左一)在查房

周良辅院士扛起了“华山神外”第二代领路人的重任。20世纪80年代,颅底肿瘤是手术禁区,死亡率极高。目睹患者疾苦,周良辅就没日没夜地泡在解剖室,大量的解剖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让他有了重要发现:颅底硬膜内含一层解剖夹层,通过这道夹层进入,可以避免触碰许多神经和血管,也能保护大脑本身!他就这样创新了手术入路,大批患者受益。他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神经外科事业,在技术创新和疾病诊疗的征途中上下求索,以执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跟跑到领跑,成为世界神经外科的一座高峰;以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为治愈患者殚精竭虑,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

从史玉泉教授创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到周良辅院士带领华山神外领跑世界,回顾历史,“团结、务实、创新、卓越、奉献”的科室精神、“聚精汇神、经纬济世”的质量文化始终是推动学科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学科发展的历程中,经验的共享和传承尤为重要,汇聚老、中、青三代神外专家心血著成的《现代神经外科学》(第三版)就是这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神经外科学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本书出版之际,周院士寄语全国神经外科医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神经外科的学科发展需要医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利用高科技和新条件,不断勇攀医学研究的高峰;也需要临床医生守好医德,不忘初心,始终以救死扶伤为使命。

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曾高瞻远瞩地感叹:“此刻我们站在了神经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往回看,是中国神经外科70余年令世界同行惊叹的发展,无数疾病被治愈、技术被创新,无数的患者和家庭获得新生。往前看,迎接我们的则是攻克重大脑疾病,探索人类认知、迈向脑科学的漫漫征途。我们拥有亲手触摸、探索大脑的特权,心潮澎湃,也任重道远。医生的使命是治愈疾病,而不仅仅是手术。今天,在神经科学这个领域,我们完全可以梦想得更远——当我们探索、了解了更多大脑的奥秘,将来的神经科医生或许可以通过比手术更好的方法治愈脑疾病。”

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