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个复旦”的理想,通过我们来实现!建设“第一个复旦”首个专题研讨,聚焦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赵天润摄影:戚心茹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1-12-29

1228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第一个复旦奠定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专题研讨会。这是继1210日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会开幕论坛后首个专题研讨,主题紧扣教师队伍建设。

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作总结讲话,副校长汪源源主持。教师代表作专题交流发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院系党政领导代表出席研讨会。

裘新:让“第一个复旦”的理想,通过我们来实现

“教师是大学的灵魂。”裘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的基础工作。建设“第一个复旦”,归根到底要靠一流师资队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抓好教师工作。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知识分子是高校最重要的人民群众。做知识分子工作,最关键一条,要有同理心。同心同理,才能同德同行。学校、教师、学生,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也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建设的“第一个复旦”,一定是一个富有独一无二气质、具有世界顶尖水准、享有卓越声誉和优秀文化的共同体。广大教师是这个共同体的关键建设者、主要运行者和未来创造者。明天的复旦能否堪称“第一”,取决于今天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和奋斗。

建设怎样的共同体?裘新指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尊崇师道、行为世范的共同体,每位老师要严守师道底线,更要追求师德高线。我们要建设一个热爱讲台、潜心育人的共同体,每位老师都应当扛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份责任和使命,深耕课堂教学、履行导师职责,更要关心关爱学生。我们要建设一个卓越创新、学术报国的共同体。“第一个复旦”,一定是特色鲜明、引领创新、享誉世界的学术殿堂,是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学。我们要建设一个近悦远来、敬业乐群的共同体,每位教师都是学校无价的财富和无形的名片,学校将把建设教师发展体系作为重要任务,构建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和全职业生涯成长、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保障体系。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够实现老校门牌匾上题写的“敬业乐群”,回答好每个人的人生必答题,让建设‘第一个复旦’的理想,通过我们这代人来实现。

弘扬为人为学为师优秀传统,争当“四有”好老师

如何争做造福万千苍生的小小种子?“钟扬式”好老师、妇产科医院教授王红艳说,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扎实学识、无声的仁爱之心。“我不想做照亮别人,燃尽自己的悲伤蜡烛,不希望用生命的代价来映衬师爱的伟大,我要成为能够充电的蓄电瓶,在供给能量之时还具备不断充电补充能量使之耐用的特质,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仁爱之心,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尊自强和成功的快乐,激发出前进的动力。” “我想做一个传播种子精神的小小种子老师,期盼培养出优秀的种子学生,让种子精神代代相传。

“这个人能做事,我们应该要他。”“他是从外面来的,我们不能欺负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中国语言文学系资深教授陈尚君,说起中文系1977年由系主任朱东润先生拍板引进王水照先生时说的话,以及王先生晋升教授时朱先生的意见,进而说:王先生是北京大学培养的,在复旦工作45年,胜任愉快,成为最近三十年中文系的学术中坚。1981年前后一年间,中文系选留教师27人,我与朱立元、陈思和都是那时留下来的。以此为引言,陈尚君以自己在中文系发展为例,探讨如何治学、如何教学。工作45年来,他认为中文系始终能保持良好发展,最重要是源于提倡“聪明人下笨功夫,做踏实学问;融汇古今中外,鼓励学术多元,坚持做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学问”。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学术道路?陈尚君以自己为例,朱东润先生曾倡导“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问,从最坚决的方向认识人生”,王运熙先生“从最基本的自学的原则和方法一步一步教授”,让只是读过初中一年级的他,走上学术道路。治学过程,让他意识到优秀的学生应能举一反三。“老师教授原则,学生在治学精神和方法上不断推理延展,追求卓越,勇于发前人所未言。”他说治学更要“转益多师”,复旦有不同学派,复旦以外更有众多名师,逝去前辈的遗著也可领略其治学方法,传统与现代的不同治学方法应该更多地包容和激励,他转向唐代基本文献建设,就是不断选择的结果。60岁以后,他完成整理唐一代全部诗歌的宏大学术目标。时代不断变化,但他相信,任何人生活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问题是自己能不能抓住治学的机遇,在学术的各种发展可能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什么是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前提和基础?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陈洁认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支撑和保障,必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要务,在“第一个复旦”的大事业中涵养大境界,造就大先生。

学院支部要如何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公共卫生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授史慧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加强理论学习,稳固思想根基。教师们通过理论学习,明确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抓好教学环节,提升育人团队。通过参加高等院校教师课程的思政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建设校级的思政课程示范课,让教师主动投身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成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高尚师德,通过撰写学科发展史,坚定教师为学科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在日常工作当中,加强警示教育和师德失范教育,把师德师风考核贯穿到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年底考核各个环节。

构建全方位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推动教师全面发展

“要建设一流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最终是要能培养出一流人才。”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物理系教授陆昉将目光投注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呈现,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提出新挑战。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学校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动课堂教育革命,制定政策,激励教师投入教学改革。教师要潜心投入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重塑教育教学形态,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培育一流创新人才。

“国家与民族振兴靠人才,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学校发展更加要依靠人才。”复旦大学近年来开展的卓识、卓学人才计划,建立了不同层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钟扬式”好老师、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从愿意使用、敢压重担、从实际出发支持教师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他建议学校顶层设计要从大胆使用年轻人作为出发点,敢于压重担,激发复旦人的信心与士气,共同建设“第一个复旦”。

汪源源在会议结束时表示,要建设富有独一无二气质、具有世界顶尖水准、享有卓越声誉和优秀文化的共同体,需要关心爱护到位,把做知识分子的工作放在心上,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了解教师队伍建设发展需要;要政策支撑到位,系统谋划人事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改革,更好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要服务保障到位,为各级教师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发展支撑。

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