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复旦首展开幕,献礼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作者:章佩林摄影:戚心茹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1-10-20

1019日上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下文简称:张謇专题展览)全国巡回展第二站开幕仪式在复旦大学博物馆(蔡冠深人文馆)举行。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全国巡回展,是国家文物局推介的1002021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之一,也是2021年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特别推介项目。此次展览由南通博物苑、复旦大学博物馆共同主办。

策展背后的故事:复旦为何是张謇全国巡展的高校第一站?

南通博物苑副苑长徐宁

作为南通博物苑代表,副苑长徐宁介绍了策展的缘由。

新华社20201114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总书记仔细察看博物苑历史建筑,并走进张謇故居陈列室,了解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听取当地培育企业家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南通博物苑为此策划制作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 全国巡回展。

为何把上海作为张謇全国巡展的第二站?这是因为,在张謇实业救国的过程中,上海起到了独特作用。120多年前,上海是张謇所创各项事业资金的主要募集地,技术和人才的核心来源地,设备和燃料的集中采购地,同时也是张謇从事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想启迪处。

此外,上海还是张謇展示家国情怀的大舞台。东南互保、立宪运动、南北议和,张謇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他主持第二次吴淞开埠,入股《申报》等,在上海近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为什么把复旦大学作为走进高校的第一站?

作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南通博物苑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同年,复旦大学诞生。在时间上,1905年成为南通博物苑和复旦大学共同的重大节点。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与张謇的“教育救国”理念相契合。双方围绕“教育救国”交往频繁、相互声援,结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交往情谊。

马相伯筹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时,张謇慨然答允担任复旦董事。张謇在关键时刻还筹集万元经费, 商借校舍。他不仅邀请名流,促使复旦公学声望提高,而且关心学生,帮助复旦公学平息开学风波。在复旦公学的筹建、改制、奠基、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表示,张謇专题展览在复旦大学进行首展,是对复旦师生进行基于实物的“四史”教育,让我们不忘先驱们建校、发展高等教育的初心,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这次展览也是复旦大学博物馆、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对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献礼。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还与南通博物苑共建签约。

张謇展览现场:展现实业救国的一生

张謇(185371——1926824 日),字季直,号啬庵,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整个展览由“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实业救国 敢为人先”“经营乡里 泽惠后世”“精神不朽 丰碑永铸四个单元组成。

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等展示了张謇以大生集团为核心,兴办的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慈善、公益事业,以及营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成就。在实业救国、造福乡梓的实践中,张謇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民本意识,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开幕式后,现场嘉宾和师生参观了展览。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张謇的业绩,感悟张謇实业救国的精神。

现场观众在留言本上留言

专题展览启迪复旦考古学科建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陆建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陆建松说,此次展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行,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展览是复旦‘四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教材。作为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学家,张謇对博物馆的经营、收藏、研究和展示提出的一系列主张,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复旦大学学科建设、博物馆经营带来启示。”

据央视新闻消息,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展览对复旦大学考古学科建设带来很多启示。”陆建松说,复旦大学考古学未来如何建设?“要把考古、历史研究跟考古资源、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传播结合起来,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展示灿烂的文明成就,展示优秀文化传统。”

2016年以来,复旦大学在考古学科建设上飞速发展。在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上,人才队伍快速增长,建立了10个科研平台和6个实验室,构建了理念先进、体系完善的考古学科体系,科研成果激增,实现了翻多翻,并不断扩大中外合作。复旦考古学科不仅成为近年来复旦大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更是迅速跻身全国考古学科第一梯队。

近年来,复旦考古学科在考古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考古学与科技考古方面,聚焦田野考古发掘、东亚人起源问题探索、农业起源问题探索、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生业经济研究、中华文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群谱系及相关文化传播研究、西北地区人群、生业及社会发展的长时段研究、长江下游全新世海岸线变迁及史前先民的生存策略等;同时,在陶瓷考古研究、石窟寺考古与保护研究、文化遗产考古调查与保护研究、博物馆展示传播利用研究上成绩斐然。

陆建松表示,考古学科是复旦大学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的重要抓手,复旦大学将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不仅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也将瞄准国际考古学前沿和发现、展示中国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中的关键课题和重点方向,开展考古科研,努力建设中国考古学的复旦标杆。

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