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星】李婷: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研究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0-07-28

编者按:

本学期,五名优秀研究生获评复旦大学第十一届“学术之星”特等奖。

“学术之星”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树立一批优秀学术科研典型,展示复旦学子的学术风貌,并搭建起深入学术探讨、积极互助共进的重要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复旦学子潜心向学、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我们走近管理学院的李婷同学。

对未来复旦人说的话

我想对未来的复旦人说: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读好书,多交好朋友,珍惜在复旦的日子!

李婷是来自管理学院2016级统计系的博士生。

李婷始终认为,对于统计的科学研究,基础知识的储备非常重要。在2014年9月进入到管理学院的硕博连读项目后,她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在学习中反复思考、反复讨论和反复琢磨取,这种对思考的享受和热爱让她与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也取得学位课绩点3.894的成绩。

进入博士阶段,在导师朱仲义教授的指导下,李婷很快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对函数型数据、高维数据和分位数回归进行理论研究。那个时候的她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多读好论文,努力做一流的研究,勇于去挑战难题,并能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问题。为了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她将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整理和完善,写成了英文文章,发表在了国内A类期刊上。这样的经历,让她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拉开了统计研究的序幕。

博一期间,通过阅读文献,李婷的第一个课题是有关广义部分函数型线性模型的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个时候她也真切地体会到读文献和自己动手做“真的是两件事情”。短短的几行公式,她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梳理、推导、证明其理论性质。大概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她每天做的事情只有两件:读文献,写证明。她每天都对着草稿纸和文献焦头烂额,在求证、推翻,再次求证,再被推翻的循环当中。过程枯燥且磨炼心性,但是她坚持下来了,克服了这个难题。“那一刻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欣喜,所有的愁苦和辗转反侧都是值得的。”耗时一年,完成了70页的论文,并被国际A类期刊接收。这也增添了她继续统计研究的信心。

博二期间,李婷通过申请csc去到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统计系进行联合培养。在那里,研究人员尝试将统计理论研究和实际的阿兹海默症数据分析相结合,建立理论模型探究大脑区域白质和大脑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她会因为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的阿兹海默症数据分析而感到兴奋,但同时也会因为自己完全不懂阿兹海默症相关知识而感到不足。于是,她一头扎进统计和医学的文献中、在读文献、写程序、理论推导和数据处理中争分夺秒地去试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两位导师讨论,向身边的师兄师姐不断请教。耗时近两年,凝结成64页的论文,并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二轮审稿。

他们进一步地挑战难题,希望建立理论模型刻画这个数据中的一些独特的数据特性。比如在泛函空间讨论异步纵向函数型数据,这也导致理论证明难度非常大。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李婷表示自己一度处于崩溃的状态,因为她尝试了很多种证明方法都走不通,每周也跟导师讨论新的可能的解决方法,但都失败了。“觉得看不到希望,那一刻,想放弃。”但是导师说:“你再试一试,我相信你的能力。”在导师的鼓励下,她度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时光。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是她从科研当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课。

去年暑假,李婷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统计系,尝试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将函数型数据分析和亚组分析以及聚类回归相结合,并继续用于阿兹海默症数据分析。对于学术边界由点及面的扩展,对于新方向的探索,都让她感受到了科研无穷的魅力。这一次,有了此前的积累,遇到困难时她见招拆招,完成了40页的论文,并已投稿至国际A类期刊。

回首这六年在复旦的生活,学术的海洋让李婷遇到了一位又一位倾囊相授的老师和一群交心的朋友。未来她也会坚守、努力,继续攀登学术高峰。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卢晓璐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