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

复旦大学2019年学生暑期实践分享会举行

作者:祁金摄影:杜雯荟等 视频: 来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复旦大学委员会发布时间:2019-11-09

11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2019年学生暑期实践分享会举行,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活动并讲话,学校相关部处主要负责人,院系党委副书记代表、分团委书记和学生代表参加本次实践分享会。

两年前,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学校党委决定以“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为主线,每年聚焦不同的主题,发动全校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两年以来,实际参与的学生人数已经突破4万人次,并且有力带动了全校实践育人的快速发展。截止今年,全校学生每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达到2.74万人次。同学们通过学思践悟,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心中落地生根,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体会思考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实践经验,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暑期学校鼓励学生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线,围绕服务国家地区发展、关注社情民生、热情投身公益、感悟中国变化等方面,通过对重点行业、基层社会、政府机关开展探访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等活动,深刻体会新中国七十年的变化成就。

焦扬:打造机制更有效、体系更完整、资源更充裕、评价更成熟的实践育人体系

焦扬在讲话中表示,在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和相关部门的辛勤努力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丰富,学校实践育人工作面貌一新、生机勃勃。实践育人的作用更加凸显,实践教育的形式和内涵不断拓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实践育人体系已见端倪;实践育人的成效更加显著,经过实践历练,越来越多的学生心怀天下,心系祖国,毕业后选择赴西部、基层就业,教师和助教指导的社会实践项目连续翻番;实践育人的氛围更加浓郁,热爱实践、参与实践、深入实践已经成为广大复旦青年的新时尚、新风尚。

焦扬强调,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是复旦大学的优良传统,学校专门把“实践育人的体系建设和质量提升”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12个调研课题之一。接下来,学校将结合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和“三全育人”第二批攻关项目等工作,制定出台实践育人三年行动计划,把主题教育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切实转化为实践育人迈上新台阶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

她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抓好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建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的实践育人全校协作工作机制,结合思政课、通识教育课、专业课的教学,结合学生党建、专业教学、田野调查、服务社会、生涯教育,让实践覆盖校内外、国内外的教育场景和育人环节;抓好实践内容体系建设,着重发展实践教学、国情考察、劳动实践、志愿公益这四类基础性实践项目,布局创新创业和海外实践两类提升性实践项目,增强实践内容的系统性、覆盖面和创造力;抓好平台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践基地运营制度,进行精细化的资源管理;抓好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切实用好导向、评价和激励的指挥棒,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阻点、堵点和痛点,激发师生参与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

“同学们,学校正带着师生的期盼,着力打造一个机制更加有效、体系更加完整、资源更加充裕、评价更加成熟的实践育人体系!”焦扬希望同学们通过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不断汲取理想信念之“钙”,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命线”,自觉培养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将来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舞台上书写青春、创造辉煌;掌握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学会解决问题;增强砥砺成才的“真本领”,锤炼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意志,树立“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志向,把人生的基本功打扎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焦扬希望全校师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历练成长,在实践中笃志笃行,在新的起点上让实践育人更加生动活泼,每一位师生都增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人类的志向和本领。

师生代表: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

会议表彰了暑期社会实践十佳项目。师生代表从“看需求,扎根中国大地”、“悟变化,感受奋斗力量”、“讲担当,肩负时代责任”三个板块分享实践过程和体会心得。

来自基础医学院的本科生江翘楚同学和来自哲学学院的博士生周扬洋同学以“身边事、城市魂、家国情”为主题分享了他们暑期在五角场街道和宁夏挂职时的见闻感悟。江翘楚同学挂职的岗位是五角场街道睦邻中心,挂职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医学学科优势,将专业的医学知识带到社区,开展了复旦大学“中风120 脑卒中识别教育”,并积极科普医学知识,担当起社区建设者的责任。周扬洋同学讲述了奋斗在扶贫攻坚前线的扶贫干部不慕名利、踏实付出的事迹,在挂职前,他对未来充满困惑和焦虑,但挂职结束后,他找到了人生答案,要选择为祖国和人民工作这样一条值得长期奋斗的路,并呼吁青年同学要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相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生张玥琪代表烛心社以“支教点亮未来”分享了社团暑期阅读夏令营的开展情况。作为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志愿公益类社团,烛心社连续五年在云南山区开展支教活动,以阅读夏令营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起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并通过“梦想辅导员”计划,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陪伴、长线跟踪,致力于探索出能够实际解决短期支教局限性和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方案,期待通过支教真正实现扶志的最终意义。“支教是一个用知识和技能的传续报答祖国的培养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将自己所学转化为实践行动来报答社会。”张玥琪说。

“社会实践是生动的育人课堂,教师应当深入参与到实践中,和学生一同经历、学习和成长。”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左才以“脱贫攻坚热土上的行走与思考”为题进行分享。今年暑假,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在左才等几位青年教师的指导下,50余名学生对9省、17县、50多个村的扶贫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将专业知识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以青年视角关注真实的乡村发展图景。左才从教师立德树人的视角,讲述了她在指导实践开展中,用实践项目带来的思考促进自己的第一课堂教学,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经历。

“思源计划”六期的学员、管理学院本科生王琪进行了“深入大湾区,感受中国脉搏”主题的分享。“每年暑假,思源计划”团队成员都在家国情怀、中国力量和国际视野三个主题指导下分别去往西部支教、经济发达地区参访、海外学习考察。今年,她随思源计划六期团队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参访19家企业、机构,并着眼于高新投等金融服务机构促进深圳技术发展、我国本土企业科达利在国际占据技术主动权、我国积极探索在互联网空间内处理涉诉涉法案件三个视角,认识了大湾区发展的历程,也重温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成长轨迹。她表示,此次参访让她认识到,在新时代,治理体系与制度规则的创新已成为当代青年探索的新方向,把握国际竞争的话语权、为世界治理供给中国方案也成为当代青年的新使命。

管理学院的陈悦和航空航天系的姬学铜进行了题为“学长的口述帮我找到人生答案”的分享。通过采访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强校友的经历,陈悦分享了自己在口述史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个人、上海和伏笔于中国未来三个层面的发展变化,她认为,口述史经历是一扇门,为她打开了一个新视角,令她掌握了全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姬学铜采访了64届复旦校友沈平平老师,通过口述采访,他了解到沈老年近八旬依然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的故事,他表示,沈老的科研精神令自己深受感动和激励,要接续传承复旦前辈的精神,投身到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伟大实践中。

国务学院的澳门籍学生冼颖瑜以“领略祖国变化,助力乡村振兴—港澳青年在行动”为题分享了她的实践和感受。暑期,她参加学工部组织的港澳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随队前往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她表示国情考察让港澳学生深入接触了国家的乡村,了解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实施和乡村的实际改变,亲眼看到党领导下的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巨大改变,也联想到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来背靠祖国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我们将会在今后后的学习生活中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利用好复旦搭建的自我发展的成长平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青年。”

微电子学院专业硕士谢文昭和材料科学系专业硕士付兴柱同学以“中国芯动力”为题进行了分享。暑期,他们在集成电路行业实习,谢文昭在复旦微电子集团公司做前端设计,付兴柱在安集微电子做后端制造,在实习过程中,他们接触了业界主流的设计方法、研发流程,见识到了产业界的团队协作方式,锻炼了专业能力,也感受到我国和先进国家仍有差距。他们表示,工科学子应该去了解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引导自身做更加有用的科研,立志为中国的核心技术奉献自己的力量。

附属中山医院2017级博士生伍思霖同学以“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为题分享了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历。暑假期间,他们前往湖南中部贫困地区娄底冷水江、陕西宝鸡和甘肃平凉进行对口医疗帮扶实践活动。在到达实践地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医院设备老化破旧、检验检查技术水平低等等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之道。伍思霖表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感受到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精神。“这次社会实践是一趟重返医学初心之路,深入基层一线,群策群力为当地医疗卫生发展贡献力量,不断提醒着我们坚守为人民健康事业奉献终身的初心。”

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高煜东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硕士生刘承昊围绕“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美丽的中国”这个主题进行分享。今年暑期,高煜东于今年暑假跟随公卫海外实践队前往坦桑尼亚调研,刘承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实习,在海外调研实习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高煜东表示,海外实践给了他一种全球视野和跨学科思考的机会,让他重新去审视全球卫生治理的问题,刘承昊坦言,作为中国青年,应当选择站上全球舞台和其他国家的青年一起承担起全球治理的责任,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为世界人民贡献中国智慧。

来自经济学院博士生杨洁萌以“让爱国奋斗成为志愿服务的鲜亮底色”为题分享了她作为进博会志愿者“小叶子”的实践经历。杨洁萌连续两年参加进博会志愿服务工作,今年进博会志愿者成立临时党团组织之后,还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明星讲师将博讲课堂开到了小叶子之家,激发志愿者的爱国热情和志愿服务情怀。她表示,在进博会这样一场特别的国家盛会中讲党团课时,让她深刻感受到了青年参与到国家发展中的光荣使命,以及未来经济学者的责任和担当。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深化实践育人,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工作,把立德树人要求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自2017年以来,复旦大学积极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以“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为主题,组织师生开展多层次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效能。

“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主题社会实践开展两年以来,逐步形成实践教学、国情考察、劳动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海外实践共6大类型的实践育人项目,复旦师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人数达27400人次。通过学思践悟,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引导师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体会、去思考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实践经验,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